●观点
我国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需要尽快彻底扭转,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才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基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迷恋于一夜暴富的神话,浮躁的心态让我们忘记了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的道理,也失去了将产品做到极致的信念。
综观我国制造业,目前还无法拿出响当当的中国制造的“名片”,其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工匠精神的缺失。工匠精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其实,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晦涩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对细节和完美的无限追求。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很浮躁,事实上每个时代的人都说自己所处的时代很浮躁,这种观点无非是人在特定年龄段里的特定想法。但是,我们更应清楚,工匠精神中的奉献、敬业、坚守,是拥有能够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浮躁与冲动的力量的。
工匠精神是奉献、敬业和坚守
工匠精神是奉献。载人航天“四个特别”的精神中就提到特别能奉献的精神。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正是这种奉献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扎根航天、奉献航天。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拒绝了很多企业的高薪聘请,长时间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能够在火箭发动机焊接领域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从而确保了企业始终保持活力。
工匠精神是敬业。包起帆18岁时进上海港当了一名装卸工,为了实现用抓斗装卸木材的梦想,包起帆如饥似渴地自学物理、数学等知识,刻苦钻研,他的生活被浓缩在起重、力学、机械的理论和计算之中,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尝遍失败、艰辛和磨难,包起帆和他的同事终于创造出木材抓斗,填补了国际港口装卸工具的一项空白。敬业会让人出类拔萃。只有拥有敬业精神,我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才能够把创新当作使命,才能使企业拥有不竭的竞争力。不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现状,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超越平庸,选择完美,往往是敬业者的一生追求。
工匠精神是坚守。2011年11月3日的凌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完成首次的太空拥抱,此时距离我加入对接机构的研制团队已经过去16年,在这16年中,我体会到更多的是研制的艰辛、失败的沮丧。因为我们始终坚守着成功的梦想,准备用一生的代价去做这件事情,才能让我们拒绝身边无数的诱惑,才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到极致而变得完美,才能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拥有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品质。
现在,我们身边有无数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我认为,认真工作,追求完美不仅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工作不仅是我们的谋生之道,更是我们追求梦想实现目标的舞台。
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要树立“成功不在大小”的工作理念。这个理念能够帮助人们认同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认同并热爱自己的工作。由此,一个人才能学会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做,全神贯注地将目光集中在把产品做到极致上。日本羽田机场,有一名来自中国的普通女性,她以清洁工的身份获得了日本国民的尊重,拥有“大师”的尊荣,是因为她能够把机场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用心去打扫,并把这份心意传达给来机场的每一名旅客。
培育工匠精神,要有一种专业坚守的修炼,培养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需要有更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有时我们要放慢一下前行的脚步,规划一下前行的方向,才能使我们在中国智造的道路上走得更为脚踏实地。2007年底的一条新闻对我的触动很大,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工程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这,充分反映出英国设计方专业严谨的态度。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尊重,认同技能人才创造的社会价值。从根本上解决技能人才的待遇问题,才能从源头上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学习技能的队伍中。目前,有关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的政策还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能人才职业成长通道的形成,无法引导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的道路。与此同时,作为高技能人才的输出地,技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教授学生技能的实训老师的缺乏,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需要尽快彻底扭转,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才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基本保障。
(作者系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首席技师)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