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62次参加公考”是社会一面镜子

2016年08月18日 08:37   来源:燕赵晚报   陈广江

  今年29岁的孙海岩出生在河南某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小乡村,从2008年到2016年,他辗转多个省市,8年考公务员62次。不久前,他如愿被浙北某市基层法检岗位录取,才终止公考路。“从小我就喜欢公务员,公务员是我的信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信仰还是要有的!”他说。(8月17日《南方都市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用在孙海岩身上也许很贴切。8年公考路,一张张镌刻着汗水和艰辛的准考证和火车票见证了他执着的公务员梦,也诠释了“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悲情。8年62次公考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甚至是哈哈镜,注定充满争议。

  赞成者为这种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折服,有目标,有追求,并为之付出行动,历经千辛万苦不言放弃,此情此志令人敬佩。但反对者认为,这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偏执和疯狂是新时代的“范进中举”,折射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值得全社会反思。

  坦诚讲,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轨迹,只要“鞋子”适合自己,谈不上对与错。8年花费八九万元,62次参加公考,最终如愿以偿,这条路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不可思议,但对孙海岩来说则无怨无悔,这就够了。是的,唯有梦想不可辜负,不可嘲笑。

  不过,放在流动性不足、阶层日趋固化的当前社会语境下,孙海岩的故事还是备显沉重。年轻人仍旧倾向于选择更有保障、更有身份感的体制内工作,公考热降温依旧是个伪命题。在公考大军中,付出巨大代价但最终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说多了都是泪。

  很多人像孙海岩一样拥有公务员的“信仰”,只是因能力、费用、年龄、家庭、运气等种种原因最后不得不舍弃而已。这种“信仰”是纯粹的,也是世俗的,显得很真实。比如孙海岩,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有较为现实的考虑,同样是体制内工作,他放弃了待遇低的而选择了待遇高的。

  年轻人梦想很美,但现实很艰难,初心难以安放——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宏大社会命题。只有当公务员回归到一个正常职业,8年62次公考的极端案例才不会再发生,即使发生大家也能从容、淡定看待,而不像现在这样围观者心里都五味杂陈,不知为其高兴还是悲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很多时候,这句话并不像字面意思那么轻松,无论是对当事人来说,还是对围观者而言。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