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量子通信卫星即将升空了,这项科技成就的伟大之处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它属于那种将梦想变成现实,能改变人类未来的那一类发明。
量子卫星浑身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当然首先来源于它本身。根据实验验证,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量子卫星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在通信行业的应用。这项技术的前景是惊人的, 无论是传播距离还是速度,都是传统通信手段无法比拟的。科幻小说《三体》就曾经描写过这种神奇的事情。来自遥远星球的向地球发射了粒子,借助粒子的这种纠缠效应,两颗相隔遥远的星球建立起了联系。
这种神秘感也来自于它的名字,墨子是谁,大家都知道,兼爱非攻一直是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一部分。但墨子同样也是科学家,在天文数学方面成就颇丰,《墨子·公输》记述了墨子用智慧说服楚国大夫公输盘和楚王放弃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即鲁班,鲁班是技师的鼻祖,不管是鲁班还是墨子,都是中国古代理性和科学的代表。用墨子来做这颗卫星的名字,可谓恰如其分。
量子卫星取了这个名字,也同时把这种古老的科学精神与现代科学精神做了对接。古代的墨子和今天量子卫星,恰如不同时空中的两个粒子,它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一般认为,中华民族一向是比较缺乏科学精神的,我们习惯于以中庸之道来理解自然和社会,差不多就行了,不求精确不问源由。宋代好不容易产生的一点格物致知的理性思维,也被引入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歧路上去。
这种对科学精神的漠视一直到现在仍然左右着一些人的行为。不求精确,不求定量;重经验判断,忽视数据的积累;喜欢下结论不擅长实证,我们也缺乏对科学的热情、对科学的敬畏。实用至上,功利至上,不能说这样有多不好,但一个民族光顾着眼前的这点东西显然还不能撑起伟大来。我们需要在民族气质中注入更理性的成分,而科学无疑是最好的东西。
就在量子卫星准备升空的时候,社会正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娱乐圈谁背叛了谁的那点破事,娱乐圈里的是是非非固然有趣,但当你感叹世事无常,为人性的复杂纠结的时候,不妨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在深邃的太空和奇妙的大自然中,藏着人类真正的追求。
发明量子卫星的科学家之一潘建伟是浙江东阳人。东阳也有一群民间艺人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过足迹,东阳的木雕东阳的木匠。我想,在这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传承中,是有某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的,那是对自然的探索,对规律的寻找。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