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2016年08月08日 09:01   来源:南方日报   王廷惠 黄晓凤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37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初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忘初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不忘初心”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初心”。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为主要矛盾。因此,改革不适应甚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仍然是改革的重要目标。37年的改革开放,正是“不忘初心”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快速提升和极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基本国情和根本“初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供给侧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满足人民消费升级需求。整体而言,我国当前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和产品质量不高,社会生产不再绝对落后。然而,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高、资源配置低效、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动能不足等社会生产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矛盾不容低估。因此,未来我国改革重点仍将是改革制约生产力充分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制度红利,进而充分激发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活力,让社会财富充分涌流,提升社会生产力,增加有效供给,增进发展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夯实“不忘初心”发展的经济基础,构建人民共享发展的持续内生保障。

  推动“不忘初心”的全面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协调、包容和持续发展

  37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中国发展奇迹。但GDP崇拜和效率优先导向下的快速发展累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要求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忘“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初心”、不忘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和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动“不忘初心”的改革,必定是全面、系统、整体、协同的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自觉遵循经济、社会与自然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全面、协同、系统、整体推进,矫正局部化、碎片化、单维度改革及效率优先导向发展产生的偏差。顶层设计的未来全面改革,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面释放社会主义的制度活力,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强化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和人民中心的社会主义改革方向,满足百姓需求整体转型和多维升级要求,扩展改革领域、改革维度和改革空间,统筹协同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的改革,促进协调、包容和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方位、多维度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不忘初心”的纵深改革,深度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之后,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明确改革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的导向,纵深推进深层次制度改革,深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深度激发经济社会创造力,深度夯实社会生产基础,稳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全面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首先,要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社会生产质量和效率。要以增加有效供给为导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管制,降低经济交易的制度成本,深度解放和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遵循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夯实人民共享发展的所有制基础;要适度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经济持续内生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夯实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基础,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国情要求和基础遵循。

  其次,要纵深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整体提升社会福利和社会治理水平。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利益根本指向,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障碍;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统筹力和保障力,在持续增强国力基础上稳步增进社会福利。还要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积极培育并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充分释放、深度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与创造力,扩展人民参与社会事务权利,及时有效化解人际冲突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协商共治。

  此外,要纵深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全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有效作为的社会主义“强政府”。政府要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扩展民众参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深化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改革,促进发展成果均等共享;要加大对文教科卫等公共财政投入,增强国民素质,提升人力资本;要深化分配和再分配制度改革,保障劳动权益并提高劳动收入,扩展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要顺应民众关切,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环境、生态、食品及公共安全治理,切实增强百姓公平感、安全感与获得感。

  (作者分别系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和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