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创空间整合了创业的各种内外部资源,并将其分享给接受服务的创业企业,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全面、低成本、有效率的成长环境,降低创业风险。无数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表明,今天的创业不再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发挥,更多的要依靠优质资源的分享,实现协同创业。也正是社会对创业资源分享的需求,催化了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与现有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培育上市和挂牌企业600多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80万人。众创空间已经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营良好、服务扎实的众创空间不仅仅孕育出了优秀的企业,对于提升地方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就业、促进创新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腾讯研究院日前发布《2015—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指出,我国创业服务机构经历创业优惠政策、市场化服务聚合、产业要素协同三个阶段,正迎来“生态资源分享”的第四次创业浪潮。目前我国的众创空间分为大型企业自营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共享办公型、产业链服务型、活动型、高校运营型、传统升级型八大类。无论是大型企业自营的腾讯众创空间、微软创投加速器,还是媒体驱动型的黑马会、创业邦,共享办公型的优客工场、SOHO 3Q,抑或是依托大学资源的启迪之星、北大创业训练营、清华中国创业者训练营,都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众创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支持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或关于推动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在政策支持下,各地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自身优势,纷纷构建专业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众创空间,因地制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培育新经济、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国内首家专业化农业创客空间——青岛农业创客空间以即墨光伏农业产业基地9000亩光伏大棚园区为平台,面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白领创客、种植能手及农业合作社等进行创业孵化服务,为农业创客项目和小微企业提供孵化平台。截至2016年6月,青岛农业创客空间已成功孵化47家小微企业和创客项目,为其中11家入孵企业进行了总额超过2800万元的种子轮投资,并辅导2家企业获得超过1100万元的A轮融资,入孵企业总计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其中多家已实现盈利,带动就业2000余人,吸纳应届毕业生400余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然而,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隐忧。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众创空间参差不齐,除了走在行业前列的知名众创空间,有一些地区的众创空间建设过于追求数量,忽略了众创空间的质量和发展能力的提升,同质化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低成为不争的事实。比如,目前提供办公服务、工商注册、企业培训等几乎成为众创空间服务的标配,甚至有些众创空间的商业模式与运营理念大同小异,众创空间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很多众创空间入驻的都是一些软件开发或者O2O运营项目,项目类型上存在着很高的相似性。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的众创空间里进驻的并不是创业项目,而是以众创空间之名、行商业地产之实,众创空间的行业标准亟待建立。
为解决这些问题,日前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召开了众创空间标准研究座谈会,这意味着众创空间标准研究制定正式提上日程。据悉,标准不仅将对众创空间有统一的设定,更会针对众创空间深层次服务的内涵制定服务标准。针对我国众创空间发展地区差异较大、分化明显的现状,标准的制定也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给地方和行业协会留有适当的拓展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明阳)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