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近日QQ浏览器发布的关于201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作为跟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5后非常敢于尝试由互联网所催生的各种新鲜职业。在如今人人都能当主播的年代,95后都盼着能够拿起手机当“网红”。报告还显示,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上,54%的受访者渴望当“网红”,排在其后的是配音员、化妆师、Coser(专业角色扮演者)、游戏测评师等职业。(7月20日《长沙晚报》)
其实不必这个报告来提醒,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发现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已经来临。今天的95后在面对一份工作时,思考更多的不是待遇是否稳定、是否有上升空间。而是是否有趣、是否好玩。显然,相比70后、80后对劳动的定义,是为养家糊口。95后的劳动观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网红”于他们的意义,已是一种实现自我,赢得社会尊重的新方式。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述,95后已超越为基本的生活需求劳动的阶段。
这实际上,也正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幸运。95后所出生的历史阶段,是最好的时代,物质与精神方面,社会都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他们因而比过去的年轻人站在了更高的起点,负担最小,所能展望的视野也就更为宽广。当《欢乐颂》中描述的一线都市上班族,还漂泊于所谓的白领生活,住在租赁而来的电梯房中时,很多95后一毕业就买了房、一毕业就结了婚,一毕业就玩起了互联网创业……
当然,应该看到的常识是,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光芒万丈的“网红”。“网红”经济看似火热,但仍有严苛的门槛。比如对颜值的要求、对才华的要求。如果你既非出众的美女或帅哥,又没有过人一等的才华和本事。在所谓的互联网风口时代,你可能只适合当一个安静的观众。而更该明白的是,一系列“网红”的成功,绝不是一些庸俗的女主播靠秀三俗而实现的成功。“网红”经济不是逾越法律行为的“特区”,前段时间部分直播平台涉黄被关已经为“网红”划出了一条行为底线。
所以,面对95后都盼着能够拿起手机当“网红”,我们还有何顾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光芒万丈的“网红”其实胜过一千个铁饭碗。铁饭碗是什么?是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这些岗位原本需要的人数就有限,青年对此类岗位争而往之,社会其它领域的就业活力就会消退。而遵纪守法的“网红”经济,创造的是一系列新兴职业,化解的是更多群体的就业需求,创造的是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更具有开放的社会活力。比如游戏直播主持、网约车司机、旅游体验师,这些工作诚然不如铁饭碗稳定,但它也是有尊严的劳动。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适合年轻人的特点出现,因而更加贴近他们的时代脉搏。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与其担心95后被“网红”带偏,不如沉下心来,安静地看他们成长。道一声: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