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如何再平衡?

2016年07月12日 11:08   来源:中国网   张敬伟

  如何提振全球贸易,是9月份杭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议题之一。

  7月9日-10日在上海举行的G20贸易部长会议对此深度关切。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日前在为此次G20贸易部长会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增速只有3%不到,贸易增速过去四年都低于全球经济增速。

  中国贸易形势也不乐观。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出口累计同比下滑7.3%。财新网报告指出,中国贸易已经处于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水平。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也再次降到0以下。

  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贸易不振,引擎动力不足(危机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2015年下降为25%),全球市场都好不到哪去。

  中国正在启动"三去一降一补"的系统化改革,全球贸易市场也亟需摆脱对依赖,实现全球贸易的再平衡。建立这种再平衡,全球市场应消除对华误读。

  首先,正确对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去年的8.13汇改,人民币汇率不再"绑定"美元,开始实施"一篮子货币"策略,通过建立更为均衡和符合市场脉搏的中间价。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中也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经历了狂贬,近日又因为英国脱欧导致的英镑贬值而汇率波动。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符合市场逻辑,人民币"入篮"--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但是很多国家和机构也认为,人民币贬值是基于提振下滑的出口,作为中国稳增长的手段之一。

  这显然是误读。新常态下的中国政策主调,是调结构改革,且通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面对外贸出口不济,中国政策主导是激活内需市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都做了政策性调整。靠货币贬值刺激出口,不符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方向,靠贬值促出口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稳增长难题。

  当索罗斯年初做空人民币时,当英国脱欧导致人民币贬值时,从中国领导人到央行,一直都在努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如果是以人民币贬值促出口,中国政策面完全可以放任人民币汇率贬值。

  此外,相对于日本和欧洲货币政策实施负利率的大水漫灌,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亦相对谨慎,并未如去年多次降息、降准。微刺激依然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调。

  全球市场对中国需求也存在着严重误读。全球市场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源和能源陷入低价危机。

  作为全球货物贸易大国,尤其是全球资源和能源品的主要"吞吐国",中国贸易疲弱,当然会拉低全球贸易需求。不过,需求疲弱是全球性和系统化的,中国也是全球市场不景气的受害者。因此,全球市场疲弱是危机周期所致,也是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带来的恶果。要解决这一难题,怨天尤人没有意义,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G20要担负起重构新经济秩序的责任,建立全球贸易再平衡的大局观,通过对老秩序的去疴实现新秩序的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全球市场对中国需求减少的"定性"其实很偏颇。

  财新网的数据表明,从出口份额言,相对于其他国家仍在快速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13.81%。

  经过金融危机后2009年-2012年的徘徊,中国出口所占份额在2013年-2015年间在不同市场均出现明显提升。在美国进口额中,中国出口所占份额由15.82%提升到17.74%,增长了1.93个百分点,在日本进口市场中,中国出口份额提升了2.88个百分点,欧盟市场尽管因为欧债危机的原因很不景气,但中国出口所占份额依然提升了1.05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出口并不差,对全球贸易市场的贡献依然可圈可点。

  但是,全球市场如果再像危机前那样高度依赖中国,则意味着全球贸易市场的异化和失衡。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更重要的是,全球贸易再平衡,必须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落实到位。危机周期和后危机时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更浓厚了。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停顿,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陷入紊乱的自利窘境中。虽然G20机制每次都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货币战作为核心内容。但是,实际效果更不好。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全球主要贸易体如果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内讧,全球贸易市场不可能平衡,也不可能公平。全球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作用也就难以激活,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也会被拖累。

  要实现全球贸易再平衡,要构建合理的贸易市场规则,但关键是消除对中国的误读,当然也不能对中国贸易存在不切实际的依赖。??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