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路上》刻录复兴足迹

2016年06月27日 10:57   来源:中国青年网   王凤标

  历史是现实的向导,当中国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仍然需要在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近期,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围绕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以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件大事,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筑梦、追梦、圆梦之路。

  筑梦路上,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奋勇前行。追溯历史,95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一些人陆续走进上海法租界的一座石库门建筑,从“最初的理想”追寻“最终的答案”,以“信仰的旗帜”造就“理想的传奇”,中华民族的苦难救亡、辉煌复兴以此开启,使命般地聚焦在13个平均年龄28岁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身上。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在当时的中国,建立一个新党并不稀奇,两年多的时间里300余个具备近代政党性质的社会团体陆续成立,其中很多因不适应中国的国情而先后失败。

  历史,总是纷繁多变、波澜起伏。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被迫让出了大总统,维护共和体制的希望寄托于宋教仁。然而,国人的“议会民主梦”也随着他遇刺身亡的几声枪响,被击得粉碎。

  此时,李大钊等人意识到要救国救民,必须寻找其他的出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源于他们都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应该从思想启蒙和革命入手。以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新青年》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以及他们身边不断聚集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才俊、优秀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那就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预言,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然而,“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所有特权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的爆发,迅速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并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之后,李大钊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系统收集、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室——亢慕义斋。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委托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开始筹备建党工作。之后,北京、武汉、长沙等地,留日学生和旅法勤工俭学人员也都行动起来,成立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悄然开幕,又悄然落幕。然而,一个革命火种在中国大地上点燃,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由此诞生。

  风雨如磐,大浪淘沙。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当年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在历史透镜下,命运各不相同,折射出百态人生。

  回溯历史,有人这样感怀我们的先辈英烈,“就是那些不愿做奴隶的前辈先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前仆后继,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活到胜利的一天,没有赶上评功授勋,没有给自己树碑立传,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他们带着满身创痛,黎明之前消失在历史帷幕后面。”

  95年过去,一切都成为历史。95年之后,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这样谈到。

  我们为什么要常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原因在于我们近代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现实,原因在于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原因在于我们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璀璨的中华文明。我们清楚地看到,当今世界,仍然有许多在苦难之中挣扎的国家和人民,我们清醒地明白,于我们每个人自身来说,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基础,个人和家庭难以在和平安稳的环境中生存、生活。

  筑梦路上,群英求索,复兴路上,你我同行。95年来,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历史期待着我们共同梦想的实现,也必将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