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不能丢掉读书习惯

2016年06月24日 08:30   来源:北京日报   汤华臻

  近日,中宣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意见》,给实体书店送了一个“大礼包”。免征增值税、给予财政扶持、奖励创新项目等,令许多实体书店的从业者及支持者大感振奋。

  众所周知,实体书店这几年一直在“寒冬”中挣扎。眼见着网购模式攻城略地,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书店几乎无力招架,大多节节败退,有的只能关门大吉。书店,是书籍买卖之地,更是联接人类与知识、贯通历史与未来之所。其凋零之现状,不仅令书籍爱好者们忧心,也冲击着社会传统的阅读习惯。此番11个部委联合出手,与其说是为实体书店描绘未来,不如说是为社会文化涵养未来。

  书籍可以馈赠,思想却无法复制。实体书店式微只是一个缩影,映照出我们当前社会爱书读书之人的匮乏。在今天这个读屏时代,很多人似乎正与书籍渐行渐远。数据显示,2014年国人读微信人均每天超过40分钟,纸质图书阅读量人均每年仅为4.56本。随处可见的“低头族”,看的不是书籍而是手机,“碎片化”阅读风靡一时,“快餐式”知识备受追捧。即便来到了实体书店,多数奔向的也是考试专用书、职场生存术等“应用性”强的书目,总希冀能够寻章摘句现学现用,最好来个速成提升、包学包会。这种浮躁之气、功利之心,无疑背离了阅读的真谛。

  犹太人的家庭曾长期流传着一个传统:当小孩开始懂事,长辈会翻开《圣经》滴上蜂蜜引导孩子去舔,其意在告诉下一代,读书是件甜蜜的事儿。杨绛先生曾形容,读书于她而言如隐身地“串门儿”。沉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是一趟愉快的心灵旅行。翻开书本,你能够对谈古今中外的智者,可以时时造访,亦可不辞而别。薄薄的书页之间,人生真谛、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我们的视野、胸怀、心智由此得以提升。其价值远非眼前的功利、感官的刺激可比,精神的充实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个房子没有窗户。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并长期领先于世界,一大原因就在于我们善于汲取众人之长,有着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早在14世纪,当英国亨利五世的图书室还只有六本藏书时,我国明朝已开始编制《永乐大典》。而韦编三绝、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更被一代代人奉为美谈。如今,我们又走到了发展的重要关口。传承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全民阅读风潮,应当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多读书、读好书,始终保持对知识与智慧的上下求索,个人之提升、民族之崛起才有希望。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