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选”明晟不影响A股市场自我改革

2016年06月16日 07: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尽管过去一年为了满足国际投资者要求,A股市场进行了诸多改革,但出于包括QFII月度资本赎回限额等一系列原因,明晟公司(MSCI)周三宣布将延迟把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这是自2014年以来,A股三度“闯关”MSCI未果。在笔者看来,是否纳入MSCI只是A股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助推因素,而非改革目标,当前最重要的仍然是完善市场的基本制度。

  客观而言,正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所说,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一个商业机构的指数。其作出是否将A股纳入的决定,主要取决于其客户的关切和需求,是一个商业决定而并非政治谈判。在过去数个月中,中国方面为了满足其需求,对包括停牌制度等在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但距离国际投资者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这些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时间来观察,这是导致MSCI做出延迟将A股纳入决定的最主要原因。

  如何看待A股的“落选”?打铁还需自身硬。A股的三度落选,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这些差距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际投资者所关注的资本自由流动,二是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诸多“中国特色”:单边市场缺少对冲手段、涨跌停板制度、“T+1”交收制度、新股发行过多受到行政管制与干预等等。其中,资本自由流动受限是导致A股三度“落选”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A股市场缺少来自外部的刺激,再加上长期以来散户主导市场,市场整体呈现出估值结构严重失衡,波动剧烈,换手率较高等一系列特征。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A股纳入MSCI指数将能够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A股市场内在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主要还是要靠中国证券市场的自我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进一步明确行政权力和市场的边界,从发行制度、交易制度、退市制度等方面继续进行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在行政监管端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市场主体信息披露监管等等。从更高的角度,则需要进一步明确证券市场的定位,还原其基本功能,并在立法端进行明确。

  是否加入MSCI,并不是A股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目标,更不能成为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加入MSCI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当A股市场化、法治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国际投资者自然而然的认可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和可参与性,纳入MSCI也在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纳入MSCI应当被视作为促进A股市场自身改革的一个外部刺激因素,其根本动力依然是来自市场的自我改革。另一方面,资本归根到底是逐利的,国际资本进入A股市场,是在寻求价值洼地,接受外部资金的流入,对于A股市场来说也是一柄“双刃剑”,意味着其与国际市场的相关性显著加强,会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系带来挑战,如果市场本身稳定性不够,制度不够完善,也同样难以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任何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A股纳入MSCI,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是国际市场和A股自身的双向需求,因此本质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更多地应该把精力放到证券市场的自身改革上,进一步朝着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改革,完善市场的制度建设,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