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摇号入园”戳中公共服务软肋

2016年06月15日 09:50   来源:钱江晚报   

  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民办幼儿园名额有限,合肥市部分地区幼儿园近日上演“报名大战”:数百家长为了争报几十个入园名额,冒雨彻夜排队、摇号抽签,抽中的欣喜若狂,落选的泪流满面,民生痛点令人唏嘘。此次“摇号入园”集中出现在城市新区,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软肋。

  此次合肥市出现的“入园难”,主要集中在近年来扩建的新城区。这里既是拆迁安置的集中区,也是外来人口购房置业的首选区,房地产项目集中,居民入住量大。这些新区建设时往往号称规划标准高、布局功能完善,建成后的确是道路宽阔、楼宇摩登。然而光彩照人的城市面孔背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却不尽完善。例如幼儿园配套严重不足,有的一个小区住户近千,配套的幼儿园却只有每学期几十人的招生名额;有的两三个小区只配建一个幼儿园,僧多粥少让不少孩子面临“无园可上”的窘境。

  合肥“摇号入园”是当前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情况不止一地。近年来,不少地方新城越建越大,居民越来越多,但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却成“短腿”。不仅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而且服务能力和水平也较低,入园“摇号”、入学“大班”、就医“扎堆”等现象比较普遍。

  公共服务存在软肋,凸显一些城市管理者规划理念重“面子”轻“里子”,缺乏民生情怀,对教育、医疗等合理民生需求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因为这些公共服务设施要大量“赔钱”,而将其交由开发商配建,但“一配了之”常常导致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搞低标准建设,“小马拉大车”必然导致公共服务资源紧缺。

  当前各地城镇化仍在推进,城市“变大长高”的步伐迈得很快。“摇号入园”给各地管理者敲响警钟:规划一定要着眼长远,要多点民生视角,尽快补上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的“短腿”。这是考验地方现代治理能力的新课题,也是增强百姓获得感的必答题。 

(责任编辑:邓浩)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