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孝”心咋像一粒“怪味豆”?

2016年06月13日 11:32   来源:荆楚网   鱼予

  安徽省滁州市委第十四巡察组工作人员在对全椒县六镇镇巡察期间,发现这样一张特殊的发票。上面没有领导的签批,而且附件上备注写的是“母亲看病”。巡察组经仔细核对,确认系六镇镇财政所所长李义龙违规报销本应由个人承担的3600元租车费用,随机将此发票作为问题线索转交全椒县纪委。(中纪委监察网站6月11日)

  “母亲生病需做检查,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就考虑包车带她到南京看看。”看到此相信对于每一位年迈父母来说应该倍感欣慰。对于每一个做儿女的来说无不值得借鉴和效仿。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份本该出自真心尽孝的不大花销,却因为身为财政所所长,假借财政所每年到县城办事和下队均包车的由头,打“擦边球”自批自报、自产自销大打折扣。暂且抛开是否监管之殇,才让其把5到8月所用的车费得以报销。细细品味之余,总是感觉此件公款“孝”心案例,咋像一粒“怪味豆”,让人五味成杂。

  何为公款?依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公款即为公家或集体的钱款。但毋庸讳言的是,现实中,私人消费单位埋单乃至凑票报销、多开虚开发票中饱私囊等现象并不鲜见。回到事件原点,3600元租车费用就是鲜明例子。当然,3600元对于一位财政所所长来说,要从公款报销应该是易如反掌,或许与大的数额较之也根本算不上啥。却需要意识到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的巨额贪腐往往就是从“小节”失守开始。问题更在于,如果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以一个借口或者一个由头,利用权力天然具有自利本能,去为自己谋一己私利。试想,政府形象何在?公信力何在?洞穿的又何止是一个个“小节”?

  权力没有约束,就会变样“走形”。按理,发票报销可以说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伎俩,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何况附件上备注写的是“母亲看病”!那缘何能够让一路畅通无阻?几年时间过去了,如果没有巡视组的查证会主动“坦白”吗?由此可见,公款报销已然成为目前最大腐败项目中的一个,是因为有其滋生的空间而已。只要是手握公权,只要是觉悟太低,就可能搭上公款报销的顺风车,什么都可以借公款报销,什么都可以借个公款的光,公款报销就成了“杂货筐”。归为一点,权力没有受到严厉的监督,公款报销的发票未能置于“阳光”之下,否则公款“孝”心咋会像一粒“怪味豆”隐藏其中。

  公款姓公,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对于公款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本就是铁定的纪律。公款“孝”心再次折射出要想从根本上刹住公款私用等不正之风,还须从制度入手,斩断私用、滥用公款的“黑手”。更得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遏制公共资源腐败,通过更透明、更详细的预算决算制度,实现“三公”消费公开化、精细化,管住乱花钱的手;也要通过健全权力的分解、制衡机制,避免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规范职务消费,使公款流向更加合理。与此同时要管住乱签字的手,还得要完善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加大对违纪官员的查处力度,强化财经纪律,细化公款公物的使用管理,或许如此才能遏制住此类公款“孝”心滋生的土壤。

  千里河堤毁于蚁穴。公款“孝”心再次给监督部门以警醒。别因为变味的“孝心”败坏了党风,影响了民风。亡羊补牢有时也是悔之晚矣。愿监督部门能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给所有领导干部传递一种决心,“么伸手,伸手必抓”。同时让所以领导干部敬畏权力,形成有利于官场健康文化的和谐氛围。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