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利剑斩断信息买卖产业链

2016年05月18日 07:59   来源:红网   谭小叶

  当前,中国网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网上活动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5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我们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与信息泄露随之而来的诈骗风险。遥想当年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只要我们小心翼翼堵住自己的一张嘴,捂住兜里的身份证,纵使你无孔不入我们也能在铜墙铁壁里安然自得。而如今“小心驶得万年船”已经不是行走江湖的尚方宝剑。

  “我是你领导,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您的航班被取消,请联系改签电话。”这样的电话或短信可能每个人都接到过,当我们惬意地刷卡购物、上网畅游的时候不经意间就把自己给出卖了。诈骗短信、电话我们或许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由此导致的银行卡信息盗取、买卖等涉及身家性命的大事恐怕就不能坐视不理、如此淡定了。当我们谴责诈骗犯的丧心病狂,抱怨自我智商低下的同时,谁又该为这一次的信息泄漏买单呢?

  诚然,互联网企业存在安全防范漏洞,或者相关部门监管存在盲区,但是当网络诈骗上升到规模庞大、细节精密的产业链层次,“不仅人数众多,且分工明确,涵盖了从开发制作、批发零售、诈骗实施到分赃销赃等不同环节”时,仅仅将责任归结于以上两者就有点让它们“压力山大”了。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以及对个人信息犹如“水中月”似的保护,恐怕才是信息被如此滥用的症结所在。

  虽然,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大部分还是体现在泄露事后的补救,而如何加大事前的干预,将信息泄露扼杀在萌芽之中才是根本。从当前来看,只有加强立法,给违法者戴上紧箍咒,让法律斩断信息买卖产业链才是最好出路。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