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夏青玲:用党章“获得感”挤除行为“迷失感”

2016年05月10日 13:54   来源:荆楚网   江夏青玲

  “好长时间没有这么认真的学党章了”,一次机关干部学习会后,同事发出这样的感叹。言语中透露出了同事极大的学习获得感,与此同时,这样一句话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现象:在一些党员当中,学习党章未能形成习惯,政治学习也未成常态。

  这让笔者联想到近日中纪委网站上发布的《象牙塔内上演的“狂”与“贪”》一文,文章深刻剖析了齐鲁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徐同文的违纪问题。从小病不防到大病缠身,从是非不明到功罪不清,从根基不牢到垮塌颠覆,正是党性修养和思想锻炼不够,才造成行为的迷失,坠入错误与犯罪泥潭。

  对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徐同文想参加就参加,不想参加就不参加,就是参加了也是装装样子,完全不入脑入心,潜心研究“官场秘笈”、“赌术精选”,“一门心思”地在学校的行政事务上贪赃枉法。事实证明,轻视思想作风建设,忽视政治学习,思想的“总开关”一旦松动,世界观会扭曲,价值观会错位,人生观会偏离,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必须要求广大党员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的历史时期,不难发现,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有了新的提高。但是,也当看到,思想建设是一个常态长效的过程,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任务依然很重。

  一些党员信仰缺失、精神迷茫,“党味”不浓、“党风”不纯;一些党员不像党员、不在组织、不起作用、不守规矩;还有的党员不学政治理论、不读经典著作,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没有真正入党。“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对一名党员而言,这无疑是丢掉了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丢掉了最好的思想保护。

  时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铺开,作为又一次精神补“钙”,旨在强化全体党员思想政治的刚性,以党章党规明确标准、树立规范,以系列讲话武装头脑、统一行动,促使党员明为人之本、明为官之规,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学”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做”是修正行为的关键和保障,学然后知不足,做才会与时俱进。

  用党章的“获得感”挤除行为的“迷失感”,作为党员,当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与“四讲四有”统一起来,强大精神武装、增强行为定力。一方面,要唤醒党章意识。时刻检视自己是否把党章作为了行动的根本指南?是否模范履行了党员义务和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严格行为规范。明确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有所得、指导实践,自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把住高线、守住底线,严格执行党规党纪,从根本上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就是最严重的病变。筑牢思想的防线,树起坚定的信念,善学善做,方能用党章的“获得感”挤除行为的“迷失感”,做到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始终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唤醒党章意识党组织责无旁贷    2016年05月30日
  • ·重学《党章》重拾初心    2016年05月17日
  • ·“两学一做” 笃实为基    2016年05月1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