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5月5日《新京报》)
“去库存”是当下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为了卖房,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在这个时候国务院会议做出部署,要求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百姓租购并举,确实显得有些“另类”。但是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种部署背后的深意,尤其是在城镇化大发展和一些地方投资性购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提倡和鼓励租购并举,就是从理性出发,从客观现实出发的必然选择。
不管你是进城农民工,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想在城市立足,先得找到一个能够睡觉的地方,这不但关系到容身之所的问题,同时还关系到能否在一个新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找到归属感的问题。买房当然最好,但面对一套房子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价格,凑齐首付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城的农民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租房就成了一个既现实又务实的选择。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安土重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引导,租赁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比例极小,很多年轻人即便负债累累也要自己买房,最终就是“人人皆房奴”,年轻人由此失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品质,还有房贷重压下逐渐远去的理想与激情,剩下的只有畏手畏脚,谨小慎微。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却是有购有租,租购比例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也因此让年轻人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让他们有条件和动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进行创新创业创造。
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倡导租购并举的住房政策,无疑是对过去租购失衡的房地产市场的一种纠偏。而要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良性和健康发展,必须首先满足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有房可租;二是有房租得起。为此,国务院会议确定了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鼓励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等政策。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的房屋的数量,丰富了租房者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平抑租房价格。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推进公租房货币化的政策,由政府对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给予补贴。把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等符合条件的人群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这样一来,就很好地解决了那些暂时经济困难的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房屋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