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领导上网也要谨防“假装没看见”

2016年04月29日 07:04   来源:红网   余祖欣

  “学校为什么要建在化工区?审批部门请给个解释!”“救救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我们的正当诉求得不到妥善解决。”早在几个月前,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就已在网上传播,然而,有关领导和部门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采取掩耳盗铃之策,眼看着事件持续发酵。(4月28日《人民日报》)

  网络上民意沸腾,线下则是一派和谐,“毒地”事件的警示触角,已然延伸到领导干部“多上网”的层面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若是一些紧事、要事能及时被掌握、了解,指不定不至于发酵恶化,网络间当前存在的一种“新闻还没有评论好看”现象,恰恰说明了网民“声音”的多样性、时效性,在群众路线的急行军中,网络这块“阵地”可决然丢不得。

  正如党报苦口婆心的号召,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还要“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督促那些平日里“两耳不闻网络事”的领导打开浏览器确实有必要,可是,一些领导不是不上网,不仅会、而且勤,甚至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运用得也很熟溜,可平日里,公众很难看到这些“蒙面网民”发表意见或是采纳民意,一些问题存活在群众急切的心中、存活在论坛码起的诉求中,看到却假装不知道,这样的“不作为”便难以靠常规的快鞭来撼动。

  有句话说的好,“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督促领导干部上网是好事一桩,可督促了、劝导了,若是其本人不关心、不在意,甚至走走形式和过场,以“打酱油”心态面对诸多民声民意,这样的“线上热情”不要也罢。掩耳盗铃固然是可笑,可若是被一些领导干部运用到工作中,秉持一种“假装没看见”的事不关己心态,这些积极正面的倡导鼓励还有何作用?公众翘首以盼的问题答疑、矛盾解决、沟通交流等,成了流于形式的肺腑之言,辜负的怕也便是期待和信任了。

  其实,从近年不少“网事”来看,公众对于一些“僵尸官网”“僵尸网络信箱”持有的意见是较多的,其背后根源恰恰就是一种懒慢作为的支撑。领导上网也好、不上网也好,关键是要责任心上得去、主动性上得去,虽不可能终日刷着微博逛着论坛,但发现一件就处理一件、沟通一人就满意一人,这样的实效作为哪个老百姓不喜欢?世间最怕“认真”二字,个别领导干部缺的恰是这份务实为民的认真,一份不嫌麻烦、不怕纠缠的谋事刚性和尽心尽力的抚民韧性。

  当然,当前网络的活跃程度已然不允许广大领导干部作壁上观,所有的提倡、督促,是为解决“去看”的问题,而渐有完善、逐步成规,便是后续要解决“看到”的问题。网络阵地不容轻视、民声民意更不容轻视,今后所需,恰是一条分流网络的治政机制。既要有去粗取精的熔炉效应,将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民意剥离出来,更要提增反馈效率,避免将即时信息搁置乃至埋没,让领导习惯上网了、及时看到了、真心记住了、尽快解决了,网民点下的“赞”也会多起来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