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也应有“诗和远方”

2016年04月14日 10:21   来源:东方网   刘建国

  在大学里待了十多年,江沈红见惯了一门心思考公务员的学生,有些从大二就开始准备,有些考了三四次还在考。可是当一个毕业后在基层做公务员的学生回来告诉他“工作不开心”,问他该怎么办时,他不知道怎么回答。(4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在江沈红的笔记中,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生活场景,确实令人倍感唏嘘。或许,在更多的外人看来,公务员职业顶着令人艳羡的光环,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尤其是,在“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现实语境下,基层公务员日子并不好过。那么,如何改善基层工作环境,如何让基层公务员看到梦想和希望,无疑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

  其实,江沈红所选取的考察地域范本,位于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属于中国中部的一个普通地区,颇具有代表性。而这种真实情况,在全国大量的基层地方,都广泛的存在着。编制的匮乏,职级的低下,压力的沉重,以及并不高的收入,演绎出了基层公务员所处的真实窘境。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职业的选择也是如此,当现实令基层公务员窒息,基层工作环境的尴尬只会不断加剧。缺乏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渠道,背负的只是沉重的身心压力,报道中“招考10个,报道却走了6个”也就并不奇怪,甚至只能成为一种必然。

  应该说,基层公务员的现实无奈,原因正是在于“倒金字塔”式的体制模式。与上层公务员相比,基层公务员显然从多个方面处于劣势。在人才流通方面,类似于神农架林区的公务员,缺乏成长的空间和渠道;在薪酬配置方面,地方财政与公务员收入挂钩,难以与发达地区匹敌;在工作强度方面,人员的紧缺让每个人都成为“多面手”,让人感觉疲惫不堪;在职级晋升方面,名额更是捉襟见肘,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基层工作,本就复杂繁琐、压力重重,加之人员较少、收入较低、成长遇阻,只会让基层公务员面临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煎熬。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决定基层公务员是否甘于留守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家庭经济收入、住房医疗教育、人际交往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可否认,能够长期坚持留守在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其品德和行为值得称赞。然而,他们的甘心付出和奉献,却不能成为忽视他们利益诉求的借口,而是提醒我们应该从改善环境入手,能够让他们安身立命。作为基层公务员,他们也应该有“诗和远方”,如何在制度层面进行改善和创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无疑是纾解他们内心困惑的最好方式。

  如果,不是江沈红的深刻剖析和阐述,或许外界对于基层公务员依然抱有某种偏见。然而,正是在他30万字、96篇挂职日记中,我们却目睹了“基层公务员现状”。理想的生活,每个人都会为之向往,基层公务员也不例外,经历了基层的坎坷和心酸,应该让他们有机会感受“诗和远方”的价值。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