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谁改任就审计谁”耐人寻味

2016年04月14日 06:25   来源:红网   张卫斌

  在西部某县,去年相继有10位局长和副局长向县领导提出由实职改任虚职,在当地干部队伍中造成较大影响。“这其中包括司法局长、安监局长、畜牧局长,大家都是口头提的,没有正式的书面申请,可能也有试探的意味。”当地一位正科级干部说,最后县委书记发话,“谁改任就审计谁”,事情遂不了了之。(4月13日中国青年网)

  局长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忽然不想干了?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

  局长撂挑子,竟然是因为“无油水可捞”。可见,在这些官员的心里,早就没了“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古代一些官员尚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精神追求,当代某些官员境界之低,着实堪忧。

  县委书记阻拦局长改任闲职,手段虽然“高明”,但县委书记的“谁改任就审计谁”值得玩味。为什么县委书记的一句话,就让一个个蠢蠢欲动要求改任的局长们望而却步?局长们改任的事就不了了之?这里头大有文章可做。

  是不是局长们心虚了呢?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假如这些局长们改任的决心坚决,局长们为官清正廉洁,怎么会害怕县委书记的审计?审计就审计呗,万一审出个两袖清风的清官来,无论于组织还是于个人,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事?

  改任局长害怕审计,很显然,县委书记知道官场“潜规则”,深谙官场之道。换句话说,县委书记是知道这些想改任的局长们有“弱点”的。正因为知道那些想改任的局长有“软肋”,县委书记祭出“谁改任就审计谁”的撒手锏,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题来了:县委书记明知道那些想改任的局长们不干净,为什么不去查一查他的属下?难道反腐败有预设的“特区”“禁区”和“盲区”?有油水可捞官员才有干劲,干部的激励机制、选拔考核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

  反腐败斗争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开弓没有回头箭。任何人都不应心存侥幸,不要指望是一阵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多次表示,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越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越需要保持政治定力。有定力就不是“一阵子”,也不能时紧时松,必须踏石留印,迈着不变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在这样的形势下,某些官员依然我行我素,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