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沪上“赏花文化”新民俗

2016年04月07日 10:54   来源:东方网   王洪

  这个春天,可谓“姹紫嫣红”满申城,梅花、樱花、桃花、梨花、玉兰、茶花、牡丹、郁金香、海棠、百合、油菜花争奇斗艳,花开都市迷人眼,催生出一个个踏青赏花休闲的小高潮。沪上各公园,几乎都卯作足了劲,在展示各自特色,不仅让上海植物园、古漪园、辰山植物园、南汇鲜花港等老牌公园绽放新活力,也让顾村公园、海湾森林公园、大宁灵石公园、莘庄梅花公园及市郊奉贤、松江、金山等区县,亮出各自旅游文化新品牌,吸引市民纷至沓来,催生各类“赏花经济”应运而生。

  “仓廪实而知礼节”,爱花、探花、赏花,在这个堪称沪上各类花展最为丰富,市民踊跃参与的季节里,如何让“赏花文化”更多浸润市民生活,引导赏花的“大客流”,赏花之后,去提升个人和家庭的赏花品质,丰富各种业余生活,拓展赏花之后的生活内涵,进而培育沪上独有的暮春新民俗,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日本东京盛开的樱花,每年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在造就这个东瀛城市特有风情同时,成为闻名全球的文化品牌。我国安徽婺源和云南罗平的油菜花,也已成为摄影者的优选之地,国内油菜花文化的代表地。当下沪上各类花节花展人满为患,仅一个顾村公园,清明节一天客流量就超20万,在取得巨大人流汇聚赏花的同时,应思考如何丰富和延伸花展的内涵,通过怎么样的形式,抑或借助3、4月份上海揭幕的市民文化节、绿化节之际,长久的去提升市民日常生活对鲜花的认知,了解花卉知识,懂得用花卉去装点生活,打扮庭院空间和美化生活,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还需要我们的文化旅游部门、媒体和人文机构,去提炼全城赏花热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归纳富有申城特色的市民特质追求,并逐步培养上海独有的暮春新民俗,动脑筋扩大“赏花潮”的普惠效应和节庆作为。

  节庆可以培育和造就。暮春上海的“赏花热”,在公园开展各类花卉知识普及,陶冶精神生活,拍照发微信之外,着力延伸沪上花展的新涵义,引导暮春赏花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新名片是当务之急。欧美许多城市,居民阳台和庭院,四季都种植着各种美不胜收的景观植物和花卉,处处都有家庭“微型花园”,可以说对鲜花的认知和喜爱,已深深植入市民的生活,反映当地市民的生活品质。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比发达国家城市市民对鲜花的认知,引导市民暮春赏花出游之后,养成家庭养花习惯,增加对鲜花的了解,普及家庭园艺知识,有关部门联手举办与花有关的活动或仪式,包括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做法,通过文艺演出、吟诗、作画、女红、烹调和竞赛活动,延伸花展的影响力,提升花展的社会意义,围绕沪上不同公园的花展花节,用现代大众传播,运用市区商场和文艺场所,融入文创形式,推出各种花卉艺术衍生品,开展创新性的新颖赏花艺术活动,在满足城市人群对花卉园艺欣赏追求同时,引导市民赏花审美情趣的不断养成,从而确立上海独有的暮春赏花新民俗,让花节花展浸润更多市民生活,展现上海“赏花文化”的崭新活力。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