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俗之名,让元宵节成为法定假期

2013年02月25日 08:18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近日有关元宵节是否应该放假的讨论再次兴起,网友普遍认为元宵节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内涵,应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并放假三天。但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则认为,因元宵节距离过年太近,放假并不合适,并提出重阳节和七夕节应该优先于元宵节成为法定节日。(2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24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通过媒体可以看到,全国各地“闹元宵”的场景,都好不热闹。一些地方“闹花灯”的景象,已经不能用“游人如织”来形容。人头攒动、鳞次栉比,甚至达到了“无立锥之地”的程度。我所居住的小城,庙会经营街和花灯摆放地周边,更是人挤人。在十四、十五这两天,本地的秧歌队、高跷队,都要来城里汇演。这两天出门只会遇到一个结果——孩子看屁股,大人看人头。本地的交管部门,从正月十三开始就对周边的马路进行了交通管制。

  之所以讲这么多,是因为以我身边的民俗民情来看,元宵节是一年到头当下社会最主要的一项民俗活动。而且,从我居住的小城来看,也应该是规模最大的“民俗运动”。许多对旅游和休闲没有概念和意识的市民、村民,就只盼着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到城里看一看花灯和民间文艺表演了。元宵节还被许多民俗学者认定为是“中国情人节”,理由是,在我国古代,只有在这一天,女人、女孩是可以出门上街与男人同乐的。进一步追问,我国古代对元宵节尚且如此开放,如果大度,现代文明又何以对元宵节放假三缄其口、迟迟不给元宵节一个应有的“名分”呢?

  元宵节的休闲,与金钱无关,与旅游经济无关,只与千百年以来积累下的民俗情结有关。这便是民俗的力量。今年的元宵节非常凑巧。凑巧之处在于正好赶上了周末。可是,我的问题是,假如不是周末,公众对于闹花灯、猜灯谜、踩高跷、扭秧歌等的民意渴望,又该是什么样的形式释放?元宵节,讲究一个“闹”字,没有假期,公众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闹元宵”?

  元宵节不放假,当然可以找到许多理由。比如,专家所说的“和过年距离太近”,就足以成为一个充分理由。然而,假如这个理由都可以让元宵节在工作日中变成平淡的日子,那么,元宵节里蕴藏的中国文化以及民俗民情,将会在寒碜小器的假期政策中,慢慢消失。长此以往,我们没有理由不担心,这个节日能否会如端午节一样“式微”,更有理由担心,周边邻邦可能将元宵节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假,对于社会而言,好像是一种让生产力放缓的“坏事”。因此,主管放假的部门和官员,总是显得唯唯诺诺、扭扭捏捏。就像一些中小学校的校领导,他们认为多给学生放一天假,学生的中高考成绩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近些年来,我们看到的公共假期,只有为了刺激消费、拉动旅游的“小长假”和“黄金周”,这些假期无不是为了拉动GDP而设立,可是,又有几个假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民俗和传统文化而设立的?放假的目的,未免也太过功利了。

  元宵节,需要“仪式感”。而让元宵节成为法定假日,就是让公众获得“仪式感”的最好方式。有了“仪式感”,那些寄托在元宵节上的民俗民情与传统文化,才不会被遗忘。前些天,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其中第一条就是“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更加上,清明、端午、中秋等都已经成为法定节假日,相信也不缺少将元宵节这一天。旅游休闲、刺激经济和保护民俗这几个目的,并不矛盾和冲突,关键要看我们的假期能否放到位。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