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评]生态保护优先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2016年03月12日 11: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宾语认为,每个人都要呼吸,都要吃喝,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四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看到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资料图片

   3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他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云南洱海,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黑龙江,到“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青海三江源,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每个人都要呼吸,都要吃喝,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群众关心的,正是党和政府要下大气力解决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以,从政府层面,在政策导向上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转变发展方式;监管层面,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企业层面,在生产当中,要转变生产方式,坚持持续发展,将保护环境的责任融入到企业提升自己竞争力的过程之中,致力于培育和提高自身的“绿色”竞争力;公众层面,要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转变生活方式。

  “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四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看到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中国经济网网友 宾语)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两会时评】让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两会时评】如何理解总书记的“三扬”经济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