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这样对我”:留守儿童的辛酸泪(图)

2016年02月18日 10:56   来源:东方网   王恩奎

  大年初八过完了,许多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城,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再次发生,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分别。在邛崃临济镇瑞林村,记者又看到了这伤心的一幕。40岁的植大姐是一个女快递员,今天是她回成都准备上班的日子,7岁多的峰峰吵着要跟母亲上成都,爷爷奶奶在一旁拉都拉不住,峰峰一直试图向前拉住妈妈的手,嘴里一直说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2月17日《华西都市报》)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留守儿童和母亲伤心离别时的这番情景,仿佛是撕心裂肺的呼唤,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催与忧伤。看罢新闻让人心酸,心里像打翻五味瓶不是个滋味。这是6100万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和不和谐的镜头。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不单单是一个个数字,更是骨肉分离、亲情缺失、父母养育和教育缺位下,一个个未成年人的成长悲剧。

  世界上的爱有许多种,每一种爱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有道是:“母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泓清泉,是成长路上的呵护圣手、失意落魄的温暖港湾、人生旅途相伴的盈盈笑语”……本来,这些孩子都需要母爱的呵护,可是他们却成了家庭无辜的牺牲品,成了被母爱遗忘的孩子。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可怜天下父母心!并不是父母的无情无义,不爱孩子,而是他们没有办法。他们要生活,要养家糊口,他们像候鸟一样迁徙。他们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农民工是起的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干的比驴多”,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往往还要遭遇讨薪的烦恼。他们愿意和骨肉分离吗?答案十分清楚。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的问题,追根究底,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大批农民选择放弃以种田作地为主的田园生活,背景离乡进城打工挣钱谋生,而在城市由于户籍壁垒、房价高企,农民工尚不能落地生根、安居乐业,不可能拖儿带女在城里打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从国家的全局来看,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但是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儿,仍需要我们思考。专家认为,如果还是过去那种传统的、粗放的、低质量的城镇化,那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老百姓是有家庭、有情感、有老婆孩子的,不单纯是劳动力,在由农村向城镇迁移的过程中,我们的政策要帮助他们完成完整意义上的家庭迁移。我国的教育研究者指出,留守儿童是我国整个农村教育中最困难最弱势“后20%”,他们的父母无力负担流入地的住房、教育,只能将孩子留在乡村,而这些孩子在乡村接受的是最薄弱的义务教育。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笔者认为,如果城市化不能持续,农村继续保有那么多农业人口,或者农民工继续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乡之间,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都没有希望,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个难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说,在他看来,留守儿童问题的发生是照料赤字的必然产物,“一直以来,我们提到发展,从来不想‘发展有什么问题’,而总是想‘应该怎么发展’,现在看来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