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旅游业监管不能脱缰

2016年02月16日 07: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闫祥岭

  猴年春节年味犹在,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就上了“头条”。虽然事件双方各执一词,但席卷而来的网络吐槽,直接反映出国内旅游业依然缺乏监管的顽疾,越是黄金周、小长假的热点时间,越有人把刀磨快宰客没商量。说明群众期待一个有规有矩、运转成熟的旅游业。

  近两年,随着旅游业消费升级,因价格乱象引发的争议屡屡出现。从“三亚海鲜排档”到“青岛大虾”,地点和饮食品种不同,但本质是监管失灵下宰客经济的乱象。

  从多起类似事件看,监管部门的反应和初始态度往往遭到诟病。物价、工商等部门缺乏横向协作,屡屡陷入事前缺乏有效管理,事中不能及时应急,事后难以查缺补漏的尴尬。受此所困,游客往往陷入循环投诉、无人救急的窘境。这不仅让众多旅游目的地“宾至如归”的宣传变得可笑,更让游客满肚子都是“外乡人”被宰的委屈。

  虽然旅游业已是国民经济中当之无愧的明星行业,但也经不起宰客折腾。监管一旦缺位,游客就会成为你争我夺的唐僧肉,休闲放松之旅就会成为“人在囧途”。很多国内著名旅游景点,因宰客事件多发被游客视为畏途,不得不承受游客源失、日渐萧条的代价。此外,因监管乏力导致的强制消费、票中票等诸多问题,也在侵蚀国内旅游环境,让行业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难以转型升级跃上新台阶。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做人讲诚信,为商更离不开诚以待人、童叟无欺。往小处说,旅游是个饭碗,事关一家人的穿衣吃饭;从大处看,旅游是一张名片,是百万游客投票的口碑。当景区、商家对游客竭泽而渔时,被毁掉的不仅是一个饭碗、一张名片,更重要的是宝贵的信任。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无论是景区、商贩还是游客,旅游行业任何参与者都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转。监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及时查缺补漏,真正听取民声,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严惩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彻底告别“管不了”“管不好”“管得慢”的尴尬。唯有如此,才能以法治为抓手,逐步培育出良好的旅游环境。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吃鱼纠纷背后的旅游业纠结    2016年02月17日
  • ·“恐袭”成全球旅游业新痛点    2016年01月20日
  • ·树立新的旅游经济观    2015年09月16日
  • ·旅游业要走出高门票的误区    2015年09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