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强袭,救助站要启动“战备模式”(图)

2016年01月25日 10:50   来源:东方网   黄齐超

  “快穿上衣服,这里很冷呀……”昨晚8:30左右,室外温度3℃,市区小市桥南路边公园,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名残疾流浪者。该流浪者躺在冰冷的石凳上,身上仅盖了一层薄被。志愿者赶紧给他穿上棉衣,并送上食物。受强寒潮影响,仅1月22日至23日,已有25名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到市救助站求助,日均救助人数为平时的近4倍。(1月24日《清远日报》)

  这是一轮罕见的寒潮,势头强且波及范围广,寒潮带来了持续降温,让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也让各个群体的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寒冷的骚扰。在我们同心协力积极备战寒冷时,有一个群体更应当被聚焦在公众的视线下,那就是流浪汉。此时,急救站之于流浪汉而言,那就是雪中送炭。

  寒潮强袭,救助站应当启动战备模式。首先,因为需要救助的人员增多,救助站的物资要充裕。比如取暖设备、床位、棉衣棉被、事物等都应充足。其次,增加街道巡视次数,把巡视范围延伸到偏僻的乡村道路,确保所有的流浪汉或其他需要救助的人员都能及时获得救助。第三,因为救助站自身力量有限,力单势薄,因此,救助部门既要宣传慈善捐赠,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发现需要救助的人员。比如,联合环卫部门,把联系电话分发给环卫工,或者分发给沿街的商铺,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救助的工作中。再者,急救站及时与医疗部门保持联系,救治冻伤的流浪人员。

  毫无疑问,流浪汉是这个寒冬最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流浪汉也有生存的权力,呵护他们的健康,是政府善政、社会文明的一杆标尺。天寒地冻,但人间有爱,政府救助部门更应在这个紧急时刻,启动战备模式,绷紧发条,向包括流浪汉在内的所以需要救助者伸出援助之手,释放应有的善意和温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救助部门千万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们期待着,这个冬季没有冻死人的悲剧发生,寒潮过后尽开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