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拿绿卡”贬值需靠制度成熟化解

2016年01月25日 08:39   来源:红网   张立

  1月17日,挪威石油中国区总裁陈新华在“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上提到使用中国绿卡面临的现实问题。他是第一批拿到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之一,“当时觉得很有吸引力,但是越来越感觉没什么用,因为拿着绿卡去银行不能开户,办企业依然算外资,买火车票也不能用”。(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自2004年,我国开始推出中国版绿卡以来,就被喻为“最难拿的绿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实践的检验,却让不少外籍友人感觉中国版绿卡越来越没有用了,因为连张火车票都买不了,银行开户、办企业等也遭遇不平等对待。“最难拿绿卡”变身“最不值钱绿卡”,这种价值性危机,该怎样化解呢?

  中国版绿卡的推出,无疑是借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人才引用的成功经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中国所用,甚至是为中国所有。和其他措施一样,在引进吸收过程中,措施的制定可能都会有一个拿过来和本地化的过程。但是,从2004年至今,已经12年过去了,中国绿卡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与外籍友人“已经过了河”的期待可谓是相差甚远。试想,连张火车票都不能买,更不用谈论开户、办企业所遭遇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了。绿卡无用论就有了市场。

  绿卡本身就是便利外籍优秀人才在中国国内享有国民化的待遇,以期通过人才来引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加快落实人才兴国战略等等,但是,绿卡的实施与绿卡引进的初衷,显然是两个状态,一个应然状态遭遇实然状态的“卡壳”,显然不是外籍优秀人才所希望看到的,更不是绿卡引进部门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前面有对外开放国策的方向性指引,有人才兴国战略的国家战略的持续性实施,又有“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各层次的国家任务的推陈出新,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来推动,特别是借鉴运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来提升相关工作的落实。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绿卡“连张火车票都买不了”的尴尬确实应该加速落实了。

  这种改革,除了需要对中国绿卡制度本身重新进行审视和完善之外,更需要在制度性的落实上下功夫,需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政策对接方面加快推动。不能是一方面既大力推动中国绿卡引进人才,颁发绿卡的数量多,但另一方面绿卡却面临颁而无用的状态,那样,只能让外籍人士感到失望,积极性受到挫伤,中国绿卡出现功能性贬值,阻滞对外合作的进程。

  绿卡的生命在于对引进外籍人才的便利性,其实质是促进引进人才的身份性待遇认同。只有彻底消解掉“卡”在绿卡便利性的制度性障碍,让绿卡从制度性上成熟起来,才能让外籍人才对中国绿卡有信心,才能支撑起引进人才的国家战略。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