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加拿大的罐装空气为何卖得欢?

2015年12月31日 13:25   来源:光明网   邓海建

  近日国内多地受雾霾困扰,来自国外的罐装“清新空气”热销中国,售价最高499元。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郑劲平教授称:从生理上说,这种罐装空气对人的健康并没有太大作用。有些人吸了这种空气感觉好,纯属是心理作用。(12月30日《华西都市报》)

  灰霾蔽日,“朦胧美”横行。问题是,专家说一般的空气净化器“然并卵”,更别说地摊上挥泪甩卖的小口罩了。这个时候,甚至赶在灰霾推出“玫红款”之前,几个外国小伙售卖加拿大空气的新闻爆红中国网络。据说一罐罐装空气大概有7.7升,可以呼吸150次,颇有商业头脑且能接地气的小伙子们居然还开了某宝店。据称,“过去3个月里,他们共向中国售出900瓶新鲜空气。”异国空气成了网购爆款,上头条自然顺理成章。

  有东北小伙表示不服,说大兴安岭绿色无污染新鲜空气,一样带给你蓝天般的感觉,不要998,只要99.8,支持国产,超高性价比。这当然是个玩笑。不过,从瓶装纯净水到灌装鲜空气,也许将来会有售“一米阳光”……生态环境的悲怆,让整个地球都“不好了”。玩笑一语成谶,还有什么奇怪的呢。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幽默地说,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让贵州成为好空气的代表。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据媒体报道,贵州省旅游局正式启动制造“空气罐头”计划,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创意设计方案。好空气商品化,在经济学上也不算悖逆规律的创举。

  专家说这种罐装空气对人的健康并没有太大作用,这显然太没有幽默感了。一罐子空气,就算是压缩饼干,能当饱也不过几天。消费者也不是傻子,没事谁非要海淘这么一罐子空气。眼下,加拿大的罐装空气为何卖得欢?这个问题无非三个答案:第一,尝个鲜。雾霾都出新款了,我们也快要忘记清新空气的味道了,买一罐加拿大空气,起码激励自己不要忘了为好空气而努力。第二,表个态。我们当然知道一罐子空气没啥用,但大家为什么买,可能更多的还是一种行为艺术,告诉制度设计者、告诉权力执行者,对于环境污染,大家是有痛感、有愤怒的。当然,非要说这玩意没有用,仅仅是心理安慰——可“心理安慰”不也是一种功效吗?医学界有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眼瞅着要过年了,雾霾还是不走,呼吸道还是不舒服,这一罐子加拿大空气,除了警醒,或是聊以安抚的安慰剂。

  加拿大的罐装空气,在商业上是个好示范,在社会效应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打脸”。据说,华北地区为了抗雾霾保蔬菜生长,让“生长灯”进了大棚。可是,我们需要怎样的大棚、怎样的生长灯,才能避得开连天的坏空气呢?治霾防霾,就算刮骨疗伤,业已时日无多了。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加拿大医生为何如此短缺    2016年07月01日
  • ·加拿大人怎么看待特朗普?    2016年06月02日
  • ·加拿大何时加入亚投行?    2016年05月27日
  • ·抄底加拿大矿业正当时?    2015年08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