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牢记历史才对得起胜利

2015年12月14日 09:34   来源:人民日报   艾晓原

  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国上下同悼遇难同胞。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从官方到民间,从国内到国际,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关注、研究和纪念,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瞻仰17处遇难同胞丛葬地,在“哭墙”举行“世界和平法会”,还是到祭奠广场点亮蜡烛,“以国家之名,祭奠每一个高贵的生命;以尊崇之心,祈愿每一个人平安地生活”,这样的心声,在每一个停下脚步、洒下热泪、写下哀思的人心中流淌。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里,648位抗战老兵留下血红手印。“只要打不死,就要站起来!”惨遭暴行的黑暗时刻,中国人民勇敢站起来,在浴血奋战中浴火重生,夺取了抗战的最后胜利。牢记这段历史,我们分外珍视今天的和平;誓死捍卫和平,我们才对得起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胜利。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年票取消并不意味着“胜利”    2016年02月26日
  • ·伟大胜利的历史启示    2015年09月16日
  • ·传承,是对抗战胜利最好的纪念    2015年08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