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互联网企业需要“仰望星空”

2015年12月14日 07: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多位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负责人入围“最受全球华人关注的十大科技企业领袖榜”,既体现了公众的认可,更可解读出某种期许。如果把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成长壮大称为“脚踏实地”,那么对于未来的探索与把握,或可称为“仰望星空”。在推动前沿科技方面,以BAT为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有责任更多地“站出来”,多一点“仰望星空”的情怀,多一点引领创新的担当

  12月7日,由英国《华闻周刊》发起的“2015年最受全球华人关注的十大科技企业领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脸书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获得8626票,居榜首;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获得8453票,排在第二位;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获得8167票排名第三;阿里巴巴的马云和腾讯的马化腾分获6607票和4197票,排在第四、第五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各类市值、规模榜单上入围也屡见不鲜。不过,此次BAT(百度、阿里、腾讯)的“掌门人”集体入围最受全球华人关注的十大科技企业领袖榜,还是别有一番意味的。

  从1994年4月20日连通第一条64K专线算起,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已有20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兴起,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应用层面屡屡创新,逐步摆脱了“模仿”的标签,打造出比肩美国,甚至更具活力的互联网市场。如果说中美互联网之间还有何差距,那就是技术。

  互联网是技术变革的产物。美国硅谷的长盛不衰,靠的也是对尖端技术的执著,对全世界优秀技术人才的汇聚。近几年,国外互联网巨头已经越来越多地跳出互联网,积极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生物基因等前沿科技提供支撑,甚至直接参与。中国互联网已走出了一条“跟随模仿——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的路子,当下正经历从“产品创新”向“技术创新”的过渡阶段,但目前真能迈过技术创新门槛的企业还很少。事实上,技术创新始终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但研发和掌握核心科技,既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更需要决策者富有前瞻性的意识和明确的战略导向。这显然是中国多数互联网企业所欠缺的。

  此次评选中,百度CEO李彦宏位列华人企业榜首,某种意义上,既体现了公众的认可,更可解读出某种期许。不过,对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来说,只有一家百度是远远不够的。网络强国战略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之中,拥有自己的网络核心技术,显然是网络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把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成长壮大称为“脚踏实地”,那么对于未来的探索与把握,或可称为“仰望星空”。这二者都不可或缺。如今,以BAT为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拥有不逊于硅谷的市值,在推动前沿科技方面,领头羊们有责任更多地“站出来”,多一点“仰望星空”的情怀,多一点引领创新的担当。

  我们已经看到,近几年来,BAT在世界互联网舞台上已不再是跟随者的角色,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在技术研发方面展现出独具创新的成果。当前,百度正着力开发各类未来概念的智能产品;阿里巴巴创造的电商生态系统实现了全球买、全球卖;腾讯依托其即时通信平台,希望把人、服务和设备连接起来,打造更高级的互联网生态。

  我们更期待看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互联网思维和新兴商业模式的碰撞下,更多的科研机构、中小型企业、“极客”、“创客”等创新主体释放更多创造潜能,更多的行业领军者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涌现发展,更多的新生代科技领袖崭露头角。在创新大潮的推动下,多一些“仰望星空”的“技术理想主义者”,技术强国的梦想一定能梦想成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晓峰 吉亚矫)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