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物价部门就地铁票价将举行听证会被指造假,参会市民名单显示,一个名叫王秀丽的女性在今年年内已3次被抽中参加听证会。有人质疑,她是物价局培养的听证“专业户”吗?(见11月18日《新京报》)
舆论热议之下,青岛市物价局重申本次听证会参加人抽取的公正性,以及相关过程的公开透明,愿意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而全程参与见证此次听证会抽签的一位媒体人则表示,在该单位今年组织召开的三次听证会中,符合报名条件的消费者参加报名人数分别为18人、28人、20人,且不排除有人报名后又放弃的情况,同一人三次被抽取到的概率确实比较高。可见所谓的听证造假,似乎是子虚乌有。
几年前,全国闻名的听证专业户胡丽天,7年中报名了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听证会23次,人们怀疑这样的熟面孔是“托儿”。但真实情况是,她一再当选,原因也是报名的人数不多。7年来她报名40多场听证会,被选上23次。
这样看来,认为政府雇用听证专业户当“托儿”只是猜测,报名参会的公民太少才是主因。2011年6月,广东东莞市物价局发布了征集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然而截至报名的最后一天,未收到任何市民的报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2012年4月,海南物价局拟召开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时。
这样的结果令人费解。人们为什么不愿报名参加价格听证会?这首先与现行听证会公信力的消减不无关系,在公众看来,时下一些听证会“走过场”,老百姓说了也无用,你玩虚假的民主,我们干脆不参加。只有真心实意听取百姓意见,让老百姓感到自己说话的分量,让听证过程真正成为博弈的平台,公众才会有参与的热情。
另一方面,听证会“零报名”确实也反映了一些群众缺乏参与精神,只愿当“看客”,而不愿当“好事者”。具体到价格听证,既然政府想征求意见,我们就该积极报名,努力亲自到听证会上去走一遭。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多一些胡丽天、王秀丽,或许还能将听证会变成一场民意发布会,积极推动民主的进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