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敦化市委书记唐文忠就在自己的微信上开了“唐文忠的小店”,为敦化官方直营的土特产品店“大德敦化人人店”代言,并号召朋友们成为自己的分销商。小店开张不到一个月,他已经有了28个分销商,这28个分销商又发展了80多个三级分销商,不到一个月售出商品近万元。(11月16日《新文化报》)
互联网+时代,如何对待电商已是政府部门不能不正视的发展问题。作为一名60后的市委书记,能够从外地的考察中吸取“灵感”,认识到发展电商对本地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推动多家电商品牌在当地的落户,这样的发展意识和行动力无疑值得肯定。但市委书记带头开微店,却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此举与公务员法明确规定的公务员不能经商的规则,存在直接的冲突。尽管唐声称自己不拿一分钱,但毕竟开店一事属实,且如何确保下面的官员不拿钱,同样是一个问题。
比如其发展的28个分销商,有多少是来自下属官员?近万元商品中又都是谁买的?这些恐怕都值得疑问。一个例证是,其中一个乡镇的书记成为其分销商后发展了37个三级分销商。如此依据地方“一把手”而促成的层层“分销”,就很可能形成这样一种局面:不仅带动更多的官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微商中去,是否影响到本职工作不说,这一依靠权力等级“扩散”的发展模式,是否掺杂了不当的“权力效应”甚至是利益输送,而很难再说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了?从长远看,其是否真的利于当地的微商发展,已然存疑。
市委书记急于推动当地微商发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以“一把手”身份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来,无形中可能形成一种不良的示范,甚至可能带来误导和盲目的情绪。毕竟,微商能否成功最终要靠市场说话。市委书记亲自带头,下属碍于“面子”,又很难不跟进,最终这样的微店是多了,但其中又是否存在着泡沫?
而最大的问题或许还在于,市委书记以亲自开店的方式来试图为本地产品代言,不自觉地反映出一种职能的错位。微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能否成功,关键还是看当地的产品质量,产业的发育程度。那么,作为地方政府,需要做的不是起而行之,参与到实际的“经营”中来,而是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更好地满足微商的发展,充当好服务者,而不是经营上的示范者。
开微店终究只能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认识到这一点,政府部门的支持行为都要充分按照市场的逻辑来展开。官员带头开微店,在短期看或许微店数量增多了,但从长远看,其未必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甚至还有必要防止被短时期的“权力效应”所烘托出来的繁荣景象所迷惑,从而忽视了真正的市场培育和服务跟进。所以,市委书记开微店所引申出的“真问题”在于,政府部门如何摆正自身在新的商业模式中的位置,既不消极以对,又防止热情过头而越界。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