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转岗端盘子”对国企改革的启示

2015年11月16日 07:08   来源:西安晚报   张海英

  辽宁阜矿集团今年负债将达13亿元,集团总计负债约100亿元。形势越发严峻,面临“无米下锅”。难题无解,便寄望于改革——精简机构、削减干部职数、分流富余人员、充实一线岗位。据悉,“熬了多年的科长到食堂端盘子、做警卫的比比皆是。”(11月15日《中国经营报》)

  在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很多煤企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像阜矿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煤企的日子更加艰难,因为国企“包袱”重,问题比较复杂。唯有加快国企改革,企业才能存活,员工才有饭吃。所以,阜矿集团出现科长转岗端盘子、做警卫,并不会让笔者感到很意外。

  长期以来,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国有企业,大小干部只能上不能下,这样的管理体制很难激发活力。今年7月,随着《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出台,官员能上能下正在常态化。既然政府官员都可以“下”,国企科长自然也能“下”,比如转岗端盘子甚至直接下岗。

  无疑,阜矿集团部分科长转岗端盘子,不仅是因为企业困难,也是因为这些科长不适应发展。真正有能力的科长,应该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或者跳槽、创业,不至于到端盘子的地步。从这个角度而言,“科长转岗端盘子”并不是一种人才浪费,而是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双向选择”。

  不过,“科长转岗端盘子”这事儿不能全怪这些科长缺少能力,还与国企自身很多问题有关。比如,改革滞后是造成很多国企处境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假如从地方政府到国企负责人能早几年发现企业问题,早几年改革的话,阜矿集团或许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不否认,国企“船大调头难”,改革确实不易。但改革不易并不等于不能,由于很多国企监管者与“掌门人”都存在惰性,再加上思维僵化,就把国企带进了“死胡同”。事实上,依赖于煤炭发展的城市注定缺乏可持续性,有的城市早露出“败象”。一些靠煤吃煤的国企也早就百病缠身。

  也就是说,可以理解“科长转岗端盘子”,但不能理解某些国企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连科长都去端盘子,部分普通职工是不是连端盘子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是下岗?所以,“科长转岗端盘子”不免让人担忧这家国企的普通职工在企业处境艰难的景况下,相关权益是否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阜矿集团还发生了两件不能原谅的大事:一是阜矿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刘福祥严重违纪被“双开”,集团内部受其牵涉人员众多,达数十人。二是去年11月26日阜矿集团下属恒大煤业发生煤尘燃烧事故,24名矿工死亡、52人受伤。这两件大事无疑不利于企业脱困。

  从某种程度来说,阜矿集团今天所面临的处境,与“掌门人”腐败有一定关系,当“掌门人”在原有管理模式中可以获得好处,自然缺乏改革动力。同时,“掌门人”腐败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信心。另外,重大事故对企业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既会被停产整顿,还要向死者伤者支付不少费用。

  简言之,“科长转岗端盘子”至少给我们三种启示:一是国企只有早改革才有出路,晚改革问题越多;二是给国企选“掌门人”既要看“才”也要看“廉”;三是在企业困难时期更要强化安全生产,否则,一旦出事故就会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