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幼儿留学能否给中国教育带来危机感

2015年11月16日 06:55   来源:红网   慕毅飞

  刚结束的英国中学校长访华团阵容,堪称历年之最——15所英国中学校长巡回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6大城市,提供英国留学咨询服务。本月中旬还将有美国、加拿大多所包括蓝带、贵格会、贵族及顶尖寄宿精英中学来广州揽生源,甚至幼儿园也已经开始有中国留学生的身影(11月13日《北京晨报》)。如此新闻,不出意外,既然留学不断低龄化,自然就会低到幼儿园这个极限;引发的讨论也不出意外,既有惊诧的,也有淡然的,更有此时此刻还能自我安慰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原本就让人莫衷一是的留学低龄化,自然见仁见智了。

  谁都知道,没有归国留学生的参与,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留学成为寻常人家寻常事,更是巨大的社会进步;有人出去留学,也有人进来留学,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但留学成潮,而且还日趋低龄化,低龄到了幼儿,这就有不同寻常的地方了,不能再等闲视之。除非举家移民,真无法想象,一个读幼儿园的孩子出国留学,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父母不陪读,这孩子就失去了最不可或缺的母爱、父爱,就算学到了最厚实的学识,也会成为最可怕的情感畸形人;如果母亲随孩子出国陪读,父亲留在国内发展事业,则会出现最容易导致情感危机的夫妻分居,家庭有可能毁于一旦;如果父母一起陪读,就算有前辈的家产作支撑,牺牲了父母两个人的前途,来换取儿女一个人的前途,怎么算也划不来。如此抉择,除了无奈,剩下的恐怕还是无奈。

  无奈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国内现行教育的失望。当然,有人说中西方教育各有优劣,这一点也没错,但等于什么都没说,无论跟哪儿的教育比,无论跟何时的教育比,都能比得出优劣的。只是照这样的比法,优是否还该比出多少,劣是否还该分出轻重呢?所有对现行教育有点基本认识的人都知道:减负减了十五年,负担越来越重;沉重的学业负担,却没有转换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远大志向,没有博大胸襟,没有高尚情趣,没有拼搏毅力,越来越成为学生的通病;半个多世纪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师级人物,在国内接受完基础教育就算出国也很难成为拔尖人才,特别是沉痛的“钱学森之问”,一直是教育难以直面的尴尬……不管是否承认,事实就是如此。

  教育改革年年讲,高考试卷还是几十年前的老面孔,学了十几年连基本会话都学不会的英语照样那样教。上个世纪80年代我有了女儿,以为到她高考时,就该不一样,结果,一点没变;本世纪初我有了外甥女,以为到她高考时,总该不一样,现在她读高一了,感觉还是一样。等了整整一代人,没有等到一点变化。等到什么时候会有希望,谁也说不准,这大概就是许多人都看明白了的前景。于是,脚的选择,就越来越成为最明智的选择,留学也就不出意外地日渐低龄化。

  教育说到底是一个市场,人口回落,许多教室越来越空荡荡,人家却组团来挖我们的生源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留住这些生源呢?“互有优劣”的自我安慰管用吗?幼儿都留学了,教育误尽天下苍生的历史,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留学先算能否“回本”    2015年08月20日
  • ·留学梦,想清楚再做    2015年08月12日
  • ·慎对微留学“镀金”效应    2014年08月19日
  • ·穿越百年的“留学报国梦”    2013年10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