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又来了,这是一场购物狂欢节,也是对快递员的一次严峻挑战。据预测,今年“双11”的全国包裹量将超过7.6亿件,比去年增长30%以上。
“他们很少休息,赚的都是辛苦钱……收到包裹时,别忘了向快递员说声谢谢。支持的请转发!”——每到“双11”前后,微博上的这类提醒不少,很应景,也很有人情味。快递员工作量剧增,很辛苦,也很疲累,收到包裹时向他们说声谢谢,既有礼貌,又是对他们劳动的尊重,确有必要。但快递员需要的显然不止一声“谢谢”。
关心快递员,应从人格上关心他们,也应该从权利生态上关心他们。比如,他们的基本待遇与工作强度是否匹配?他们的生存环境与辛苦付出是否协调?他们的安全保障与他们的实际贡献是否同步?
日前,在湖北武昌,圆通速递青山公司一名快递员猝死,年仅36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名快递员并非公司员工,是下属一个快递承包点的工作人员,而其所在的快递点共有5名快递员,公司均没有与他们签合同,工资按派件单数提成。
还有多少未签劳动合同的快递员?合同都没有,社会保险之类就更不可能了吧?
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实现这一目标,离不了培育壮大快递企业,而快递员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未来,快递员的职业空间越来越开阔,但是他们的权利空间是否也能开阔起来?能否拥有一份体面的收入?享有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如果快递企业漠视快递员的权利,那他们恐怕很难对自己的工作保有一份热情,进而也便不可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如此,所谓的快递服务体系能有保证吗?
对快递员,如果说用户能做的就是说声“谢谢”,那么职能部门和快递企业显然还有更多责任和义务有待落实。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