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车改怎样才能按时交卷

2015年11月13日 06:56   来源:京华时报   井桥夕

  打好这场战役,还得动动脑筋,讲讲策略。阳光化、公开化应是第一条。人怎么办?分流、安置。这恐怕是最大的阻力所在。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公车改革,初战告捷。据报道,目前已有29个省份上报车改方案,其中27个已经得到批复,涉及的人员达772.9万人,取消公车73.9万辆,压减的比例达到45.22%,同时需要安置56.9万司勤人员。自去年7月开始的“史上最严厉车改”,终于按照时间表、路线图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由中央机关到各个地方,下一块“硬骨头”当是央企、事业单位。其中,中央企业的车改骨头恐怕更难啃,能不能按时交卷还真不好说。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看,路途遥远、情况复杂、发展水平都成为现实的阻力、难改的借口。啃下央企这块骨头,恐怕要一副更有力的铁齿钢牙才行。

  这是因为,央企的车改面临中央机关和地方的双重特点。一方面位阶高、底气足,财大气粗,另一方面腿多、面广,很多企业在偏远山区也有分支机构,独立王国不少,隐蔽性比较强。而且,企业与机关不同,历史上就没有严格的标准。这让不少企业觉得数量多一些、排量大一些、档次高一些“不是个事”;若真来人严查,藏到所属单位、业务伙伴那里“躲猫猫”便是了。

  这么看,打好这场战役,还得动动脑筋,讲讲策略。阳光化、公开化应是第一条。国有资产,全民共享,企业的车辆家底到底什么状况,必须一家一户地列出来。有的企业情况特殊,比如电网布线、石油勘探,确实需要车辆保障的,也要列清楚、说明白。这项工作不仅企业自己要做,而且要引入第三方全程监督,早点拿出让老百姓看得见、看得懂的表格来。

  砍下来的车怎么办?拍卖。人怎么办?分流、安置。这恐怕是最大的阻力所在。我们注意到,已经进行完的车改中安置的司勤人员共2126人。他们其实挺无辜的,特别是在一些基层企业,很多人托关系、走后门才谋了个给领导开车的差事。倘若一刀切全下岗,不但不公平,还可能激化矛盾,形成新的阻力。这方面尤其需要统筹施策。

  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公开、裁撤、处置,都可能立竿见影。难就难在容易反复。检查组一走,舆论焦点一转移,马上反复发作,那就功亏一篑了。对此,既要强调久久为功,也要适当给予必要的补贴。企业就是企业,一些补贴可以根据盈利状况灵活些,至少比机关事业单位要高一些。

  刮骨疗毒,不全是利益的剥离,对被治病的一方也是好事。有消息称,湖北等地车改后,官员们拿着补贴挤地铁成为一道风景。放下架子,走下公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离群众更近一些,这般车改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愿央企车改也能步步为营,收获新的突破。相关报道见A06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