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艺,召唤怎样的青年

2015年11月06日 09:46   来源:解放日报   傅军

  今年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去年入选“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43位杰出青年艺术家成为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本文以美术领域的5位入选青年艺术家毛冬华、张晨初、庞飞、杜海军、廖扬为例(相关新闻刊昨日文化版),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的文艺到底要召唤怎样的青年?

  上述5位青年艺术家,虽然他们所使用的媒材、关注的题材、观察的视角等各不相同,但首先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艺术态度和明确的文化立场。

  我们常说,艺术贵在真诚,真诚的前提就是真实地面对自己当下的生存体验以及自己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环境包括现实环境和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环境。不管是张晨初笔下各种社会热点人物和历史人物,还是杜海军画面呈现出来的密密麻麻的城市建筑和无数个琳琅满目的都市窗口,抑或是廖扬画中忙乱的都市百态和局部特写,以及毛冬华用水墨描绘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甚至于庞飞用笔墨经营的现代山水和诗意语境,我都觉得他们在用自己擅长的艺术语言,真实地表达出他们对于所生活的城市——上海非常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恰恰与我们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构成了某种精神和情感的共振,因此,可以说他们为我们明晰了一种与当代人生存有关的新感觉。

  如果说,真实面对与真诚表达有关艺术家的创作态度,那么,通过透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相对明确的文化立场:有的是颂扬,有的是鞭挞,有的是提醒和警示,有的是承继和发展。总之,这些作品不光有着情感的温度,更有着现实的力度和文化的深度。因此可以说,他们的艺术与上海这座城市存在着某种互动共生的关系。

  其次,这5位青年艺术家都具有在某个点上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艺术精神。艺术界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展览活动天天有,流行样式层出不穷,大师满天飞,拍卖天天创新高,搞得许多艺术家心旌摇曳,不断被市场诱惑,无法安心静气地从事创作。但是,这5位青年艺术家都在自己选择的范围内,不断探索与尝试,持之以恒,潜心钻研。

  艺术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很多时候,所谓灵感其实是长久实践之后的回报。艺术家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但首要面对的是自己。无论观念、题材、主题、形式、技巧,都与艺术家的秉性、修养、人格和气质紧密有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年艺术家要想有所作为,除了专业上的勇猛精进,还需要足够的定力和坚韧,以及不断地自我激励。不被眼前的利益牵引,更不被商业所绑架,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

  另外,要想在艺术领域出类拔萃,还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识别度。事实上,这种风格面貌,以及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性和识别度是一个青年艺术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们的核心价值之一,甚至是他们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的重要基础。

  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的精神产品,也是城市精神的一种表达手段。对于上海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发展,我们除了要宣扬,更需要有一些直观形象的视觉载体来表现,才能以此增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这5位青年艺术家,用他们各自不同的视角和艺术形式,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积淀、文化特性和精神风貌,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钩沉历史遗存、观照当下生态和梳理城市文化的独特意味,还能让观众非常直观地看到城市的历史积淀,城市的现实处境,以及城市发展的精神脉络。所以,他们既帮助社会保存了公共记忆,这些作品传达的视觉信息能鲜明地体现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且审美内涵能凸显出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

  因此,可以说他们代表了这座城市当下最新的文化形象和城市精神,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具典型和当下的视觉符号,值得对外宣传和推广。

  (作者系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