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注定是党史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当今世界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件大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使命担当和智慧勇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妇孺皆知的一句话,也是影响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朴素的真理。其实,“发展是硬道理”中所指的“发展”,本身就包括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内。关键在于,“作为目标的发展”与“作为过程的发展”如何有机统一起来。毫无疑义的是,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发展,本身就是目标、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体。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硬道理,这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战略思想。我们追求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循着这样的发展道路,我们的经济建设成果与社会发展进步将相得益彰,城市变化与农村发展将相互促进,当前的发展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有机统一,经济增长的总量与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与党的建设的成效将交相辉映。
在坚持发展不动摇的同时,创新中国发展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谋发展、搞建设,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循。我们不能奢求“老祖宗”对今天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都留有“锦囊妙计”,更不能幻想西方发达国家来当老师——老师总是欺侮学生——这是中国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走自己的路!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就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历史的前进。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在于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要想不断地推动历史前进,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六大原则”。这“六大原则”和“五大发展理念”既是中国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创新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这是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需要我们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创新理论相结合,坚持增强自信与虚心学习相结合,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构建大国胸怀、大国视野下的利益共同体。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关起门来搞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全会所强调的“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坚持开放发展”,是对我国历来秉持的和平发展理念的升华。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进步必将带动世界的进步,中国的成功必将引领世界的成功。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摆脱了“国强必霸”的西方大国成长逻辑,同时也顺应了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治国理政规律的新认识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辩证法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我们曾搞过“大跃进”、“洋冒进”,搞过“割尾巴”、“穷过渡”,也为此交过不少学费。为什么良好的意愿不能有良好的结果呢?究其原因,就是对治国理政规律把握不够。全会强调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对“四个全面”进行了深刻诠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新认识。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重要成果。无产阶级执政党对法治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重大挫折,有深刻的教训需要总结,法治建设即是其一。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一方面,苏联模式曾经取得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形成了以人治为主导、忽略法治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模式。在特定的条件下,人治的确可能起到迅速集中权威、提高效率等积极作用,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却越来越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法是人民利益的最高表达,法治是为人民利益而展开的国家治理。远离法治,也就远离了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全面依法治国,正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全会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下,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对人民期待的新回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文化密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的期待也永远处于发展之中。全会很好地体现了对人民不断发展的期待的积极回应。
——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全会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全面放开二孩”的新政策,这是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我国人口政策的再一次调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我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5.5%。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以上即为老龄社会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同时,独生子女也带来了社会发展的一些新问题。面对不时发生的“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和“延迟退休”的建议,面对独生子女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放开二孩”这一人口政策的适时出台,无疑对人民群众是个最大的利好,不仅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也必将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科学规划分配方式。众所周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环节。适应特定生产形式的分配方式,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不适应生产形式的分配方式,则会不同程度地阻碍生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分配方式就是发展“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人”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益”之争一刻也没有停息过。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在生产、分配、消费等各环节中,理应以人民福祉为鹄的。这就要求我们如全会所强调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内容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使命担当和智慧勇气。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六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如全会所强调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关键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分配方式;小康社会;社会发展;人口政策;依法治国;治国理政;实现
作者简介:
——切实维护人民利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欢迎的、需要的,我们就要努力去实现和维护。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首要必须遵循的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自觉为民利、顺民意,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等。尤其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优化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新认识、对人民期待的新回应,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引领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