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金融理财,但在一些金融机构,很多金融新产品、新概念,让大多数人听上去云里雾里,搞不明白。在农村,这种现象就更严重了。比如,笔者一位在基层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朋友说,村民在信用社咨询了解支票、银行汇票跨行汇款等金融业务情况,经常弄不懂“信用卡”“借记卡”等名词,反倒是“储蓄卡”能听懂。
有人说,在农村缺少的不是银行,而是真正服务于“三农”的银行。农村金融这个被大型金融机构忽视的“冷门”市场,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所作为,首要的就是要在金融服务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农民需要金融支持,在普及金融知识、推动农村金融消费上,金融机构还需要多接地气,狠下功夫,才能让农村金融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金融产品要让普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看得懂,关键在于换位思考,从产品的开发到“上市”推广的全过程,都要善于站在百姓的立场,对金融新产品的形态、概念、名称甚至广告、宣传用语,进行优化选择,将金融的“专业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让百姓看得懂。这样,才能让金融服务真正走近百姓,才能使农村金融真正姓“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盛人云)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