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2月1日起,陕西省西安籍残疾人将凭统一办理的爱心长安通卡,免费乘坐市内145条无人售票可刷卡公交车和地铁。而以前免费乘公交车及地铁的各类伤残证件将停止使用。这意味着像段先生这样非西安户籍的残疾人将不能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了。(10月21日《华商报》)
此前的西安,如同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只要是残疾人,地不分东西南北,都可凭残疾证免费乘车。如原籍渭南、27岁的盲人段先生就在这座城市打拼多年,一直使用残疾证免费乘车。可不知何故,现今偏要弃这一通行、简便的作法而不顾,非得弄出个什么爱心通卡来替代,不仅非西安户籍的残疾人将“好景不再”,就是被惠及的西安籍残疾人也得为换新证跑上跑下,落得个“爹嫌娘不爱”的结局。你说,这不是折腾人么?
不过,对于西安籍残疾人来说,无非就是跑跑腿而已,而非西安户籍的残疾人,却在霎那间失却了原本拥有的“市民待遇”。虽则钱数不多,但那种茫然、那种失落,却会直达他们的心扉,经久不散。或许他们永远都无法理解:偌大的西安城,何以就容不下这些身处异乡的残疾人呢?
原本一视同仁的残疾人免费乘车,何以“风云突变”?是城市交通不堪重负?显然不是:若允诺正常人免费乘车,或许会导致交通瘫痪,但非西安户籍的残疾人又有几许呢?况且纵是付费乘车,亦是必须的代步工具,并不会因此丝毫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是财政资金难以为继?按照一匿名人士的说法,或许有此因素。但即使财政资金吃紧是实,移除掉非西安户籍残疾人这块“蛋糕”就能“止亏”么?比之具有20.8万之众的西安籍残疾人群体,非西安户籍残疾人充其量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数?何况,缓解财政压力,途径多多,何苦要拿非西安户籍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开刀”呢?
其实,即便此举减缓了财政开支,但无形中失去的“东西”恐怕会更多:譬如,一个城市的担当、宽厚与公平。遍观北京、上海、成都等诸多城市,有哪一个城市是按户籍区分,而把非本地户籍的残疾人排除在免费乘车之外呢?为啥他们能做到的事,西安就不能为呢?说穿了,大家面临的财政压力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城市的担当精神。而且,在一个城市,同是残疾人,只因户籍不同,待遇便天差地别。这种人为制造的落差,只能表明这个城市,缺失宽厚与公平。
同时失去的,还有法律之尊严:首先,免费乘车,是国家法律赋予残疾人的权益之一,理当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保障,没有例外;其次,任何地区的任何一纸文件,均不能与法律法规相冲撞,否则,不仅违法,而且无效;同时,具有法律效力的残疾证被所谓的残疾人专用免费乘车证取代,不仅有“画蛇添足”之嫌,更是对法律的亵渎。因此,若仅为局部利益,就以地区的一纸行政规定,去妨碍国家法规“落地”,既有违党纪政纪,亦为法律所不容。
尤让人不解的是,面对记者的质询,相关部门竟然一推三不知。更有甚者,居然以“发展是渐进过程”来搪塞。所谓发展的观点,是指以前未能办到的事,通过努力逐步实现。而西安恰恰相反,明明已经办到的事,却轻言放弃。试问,这是发展?还是倒退?
当然,距爱心通卡使用还有一个多月时间,相信作为文化古都,西安会以一座城市的良知与担当,接纳所有如段先生这样的非西安户籍残疾人,让他们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从而与全体西安市民一道,平等共享城市文明。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