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李刚”事件的社会视角分析

2015年10月14日 14:13   来源:大河网   张新峰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我爸是李刚"主角之父被指办假案。"我爸是李刚"这个扎眼的句子再次吸住广大网民的视球。五年前,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其中一名女生于当日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从那时起,“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就成为广大群众和网民嘲讽飞扬跋扈“官二代”们的流行语。

  社会上一旦出现类似“我爸是李刚”这样的事件,也马上就会成为媒体争相曝光的焦点。广大群众和网民为什么会对“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如此感兴趣?笔者认为,“我爸是李刚”的背后揭示了三种形态的社会之殇。

  “我爸是李刚”集中反映了“权力至上”思想根深蒂固。几千年来的中国,“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深深的根植于很多人的头脑之中。很多人遇事办事往往不看规则,不问流程,不讲秩序,先问“认不认识人”“有人没有”等等,因为,他们知道,有人就有了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办事的“绿色通道”,“有人好办事”成为了人人皆知的“潜规则”。个别“官二代”遇事就喊“我爸是李刚”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那些犯事的“官二代”的脑海中,也=早就认为:权力可以战胜一切,“有我爸在,你们不能那我怎么样”,觉得自己背后有强“爹”撑腰,无所畏忌,为所欲为。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话说不定可以“吓唬”住那些“胆小怕事”的执法者,即便“吓唬”不住,即便“进去了”还能凭借强“爹”的权力,将他“捞出来”。

  “我爸是李刚”也是个别官员管不好子女的最好例证。敢于喊出“我爸是李刚”的人都是些什么人?无非是“官二代”罢了。百度上对“官二代”有专门的词条:“官二代”主要针对高官的后代很容易获得权力的现象,同时也形容高官后代的种种不良行为。我们知道,官员基本都是社会的精英,生活条件相对很好,因此,“官二代”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掌握了更多的成功成才的资源,“官二代”应该更成才成功才对。但事实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提到“官二代”就几乎没有什么好事,大多数都认为凡是被曝光出来的“官二代”,大多是一些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古人早就说过,“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群众也常说“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跳大神”,如果官员自己经常违法乱纪、贪污腐化、奢靡奢侈,时间一久,“官二代”也难免会沾染上不良习气,最后一步步走到违法乱纪的境地。当爹的没有为子女示范好怎样做事做人,“官二代”遇事脱口而出“我爸是李刚”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爸是李刚”揭露了权力经常干预司法的不争事实。众所周知,法律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受到相应的处罚,本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但是“李刚”式的领导干部,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认为自己“手眼通天”“能量巨大”,就是敢凭借手中的权力,干预案件处置,干预司法审理,甚至干预审判结果。写条子、做暗示、托关系,为了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执法者或执法机关,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我爸是李刚”赤裸裸的将“权力喜欢干预司法”这一事实念了出来。“李刚”式的领导干部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蛀虫”,还会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会动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

  曾经有一个笑话,集中反映了“我爸是李刚”事件的影响力。公车上,一男的低声问他旁边的人,“你是李刚吗?”答:“不是”;“你爸是李刚吗?”,“不是”;“你有叫李刚的亲戚朋友吗?”,“没有”;“那你他妈的放开你的脚,你踩到老子了!”那男的大怒道。网友将“我爸是李刚”编成笑话,戏谑之余的背后似乎还有一种深沉的无奈。

  要根除“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社会现象,不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广泛倡导“规则意识”,让明规则挺起来,让“潜规则”没市场。领导干部要坚持“严实”作风,坚守做人、做事、做官的美好品质,管好子女,做好示范,让孩子在“清风正气”中健康成长。尤其重要的是,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约束,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不给他们转变为“李刚”的机会。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