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餐费定贫困凸显管理的“小”

2015年10月14日 07:25   来源:红网   薛家明

  想被认定为贫困生,获得助学金,食堂消费水平成为助学金评定参考依据。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发布了过去15天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费记录,餐费平均值在年级前10%的同学,将取消贫困生资格。据学生推算,想要获得参评国家励志奖学金或者助学金的学生,女生中晚餐的消费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10月13日《武汉晚报》)

  客观地说,大学把就餐标准作为贫困生评定的硬杠杠,并不是瞎胡闹。其一,就餐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消费水平。其二,突然袭击式的搜集数据,也能防止学生故意“作弊”。其三,用餐消费与贫困补助挂钩,能倒逼贫困生珍惜盘中餐,使其得了奖金也不由俭入奢。而且,男女分开统计,通畅申诉渠道,也能避免误伤。应该说,华中农业大学制定的这套标准是费了很大心思的,应该予以肯定。

  但就餐标准与贫困生评定挂钩,也有几处“硬伤”不容回避。比如,一些家境较为宽松的学生,“学校食堂去得少,消费记录有可能比贫困生还低。”显然,这些学生“插队”会影响贫困生评定的准确度。再比如,有时餐费高低并不能与家境是否殷实划等号,由于饭量大,有的贫困生即使吃经济餐,也会超标。简单地将之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就餐标准与贫困生评定挂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通过申诉渠道并不能完全弥合这些局限。

  当然,有人会说,高校贫困生认定本就是一个全国性难题,高校制定的制度再完备,也会有瑕疵。贫困生认定必然会“金无足赤”么,恐怕未必。大学不仅设有完备的学生工作部们,而且每个班级都设有一名辅导员,并配有班长、团支书等多名班干部。试问,假若辅导员真的深入同学之中,能不对学生的贫困状态了如指掌么?假若高校的学生工作扎实,剔除掉“伪贫困生”难么?可见,假若管理到位,高校根本就不需要借助食堂数据来认定贫困生。

  大学餐费定贫困凸显出管理的“小”。由于管理格局小,高校才忘记了利用自己掌控的行政资源,而不得不求助于并不保真的食堂数据;由于学生工作的力度小,高校才不敢相信自己打捞的数据,反而把外部数据奉若珍宝。其实,对当今的大学而言,小的有何止是管理呢?我们的大学精神、创新力度、管理理念,又有哪个不“小”呢?也许,在某些人看来,餐费定贫困只是个小瑕疵,但这样的“小”,却可能让我们的大学永远“大”不起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