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岗争光,少想点沾光

2015年10月13日 15:32   来源:人民网   陈国栋

  国庆小聚,一在基层工作的朋友感叹:现在抓党建不如抓经济,前途出路不畅,做事劳而无功,缺少专项补助,而且“手中没把米,叫鸡都不应”,事事要亲力亲为,一天下来要跑断腿。

  确实,人比人气死人。而且,越在小圈子中比,就越不服气。但仔细一想,能够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有目标的做每天的工作,还能够发发感慨,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是无数前人的牺牲换来的;今天的高楼宽路,是无数建设者鞠躬尽瘁创造的。那些先烈和创造者们,付出了却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自己种出的果实但不一定自己享受。若 与他们相比,我们还有什么不服呢?

  当下说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大多要说到给钱、给权,而且把这当作硬举措,好像钱和权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的灵丹妙药。基层工作辛苦,繁重,一点不假。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者,面临着转型创新、提能增效的巨大挑战,而各种考核评比之下,做大做强“第一政绩”的压力更是时刻伴随。笔者以为,要钱要权只能是暂时的,绝不是终极目标,更不是唯一追求。

  转型时期用特殊手段解决特别问题无可非议,但只靠给钱给权来获得优势人力资源和干事创业动力,就难以持续,而且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衍生新的攀比。只看到这个岗位的补助、那个岗位的津贴,而忘记了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就难以凸显,优良传统就会丧失。

  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把孝感市云梦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原科长、“全国优秀组工干部”涂红刚评价为“安专迷”的典范,并要求全国组工干部认真学习涂红刚先进事迹,弘扬“安专迷”精神,真正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事业。这为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乡镇党建工作者,肩负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保证党建工作政策落地生根的的重任,必须以弘扬“安专迷”精神为动力,以培育党建文化为核心,以实干创新为根本,切实提能增效、善做善成。

  要在加强党建工作者理想信念建设的同时,把公道正派、实干创新作为党建工作者之魂来塑造。党建工作者要带头在选人用人、待遇安排中体现公道正派,通过“有为”来争取“有位”,通过实干实绩来争取“实惠”,为本职岗位增光添彩,而不是盯着岗位的权利,想着沾岗位的光。要构建不做事、少做事者没实惠的考评机制,科学核定乡镇干部的绩效,彻底取消各个岗位的“特权”。同时,在乡镇党建干部队伍中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推进效能文化,健全关心关爱机制,加大先进党建干部典型的宣传力度,增强党建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为党建工作者干事创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要把“抓好党建是第一政绩”的理念贯穿于乡镇工作的全过程。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不是机械的完成了任务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必须安下心来,专心致志,久久为功,方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当之无愧的“第一政绩”。老百姓常说: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送钱送物,不如送一个好干部。没有主业的党建干部,其他工作干得再好,也不能算合格的党建干部。要把党建工作主业作为党建干部的立身之本,服务中心的大局的引擎驱动,切实干好干活。

  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上上下下一盘棋、齐心协力抓主业的党建工作格局。要通过选干部强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平台聚人才来服务大局发展。要保证党建工作力量,厘清党建工作职能,明确乡镇党建干部职责清单和任务清单,让党建干部集中精力抓党建、抓主业。要把乡镇(街道)党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作为硬性规定,确保党建干部有做好主业的能力水平。要在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前提下,强化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党建工作者有钱干事。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