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已经结束,但有些现象注定会成为话题。《人民日报》日前就刊文称,长假期间很多地方同学会扎堆,这与旅游、自拍一起被人们戏称为黄金周“新三俗”,并揭示了同学会中衍生出的种种怪现状:吹牛、吃饭、唱歌:同学聚会的“三部曲”;以官阶财富分高下,同学聚会成“展销会”;拉关系、攀交情,同学聚会成交际场……
不难发现,原本质朴的同学会之所以会让人五味杂陈,关键在于“走心”泛滥。要么是攀比、显摆之心太重,比房子、比车子、比老公、比孩子,甚至搞得“没有一件貂不好意思去同学会”,如此一来,难免让初衷美好的同学会最终成为一地鸡毛。要么是把官场职场中需要“走心”的“人情世故”给植入了进来,坐个座得按资排辈,吃个饭得那谁先说两句,说句话得一二三四,没有同学之间的“无所顾忌”、坦诚相待,俨然戴着面具的交际场,让人身累、心更累。
然而,同学会根本不需要此番走“心”,真正需要的是真情。在我看来,衡量一场同学会变没变味的标准,关键是那份曾经一起拥有的青春是否还在?那份热情有没有退散?那份温情是否还继续保留?多年以后,经历社会的磨砺、岁月的洗礼,同学之间相见是否能够放下身段,抛下一切约束?譬如,再去篮球场上疯狂一把,不留情面的防守和进攻,然后去澡堂“坦诚相见”,接着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席间,彼此叫着给对方所取的或雅或俗或不堪的外号,直言当初的种种糗事、乐事,之后,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诉说着这些年从未与外人道的衷肠。诸如此类,方显真情。
诚然,社会大染缸待久了,大家都会变,当初的初心和梦想,犹如诗和远方,注定只能想想或遥望。“不谈工作,只聊生活;不谈现实,只聊回忆;不讲金子,只谈理想”的约法三章的确挺美,但工作那份庸俗,生活那份苟且,难免会让人从童话中醒的太快。但这并不是问题,当做家长里短,不表露出姿态即可。尤其是同学之间必然会有的社会身份、地位等差距,大家摆正心态,不因富贵而优越、不因平凡而自卑,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客观看待差距,不要让这种差距影响正常的同窗情谊。毕竟,千年前“诗圣”他老人家就已经在感慨“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可见此乃人生之常态。
也许我还是学生,暂时还并没有体会到同学会中的“世间百相”。可能以后我也会是下一个“变味”同学会的体验者,但我想我会这么做——同学会到时果真如此不堪,就干脆“小隐隐于家”,邀几个死党,一起“把酒话桑麻”,其余的,既然“相见情更怯”,就相忘于江湖吧,这样岂不也很好?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