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吃喝,这几乎成为一些公权部门的顽疾,逢年过节时,此风更盛,有的甚至喝出人命!
湖南郴州市纪委日前通报了“国土官员宴请财政官员后死亡”的案例。今年5月,郴州市国土局苏仙分局某中心主任廖永华,邀请财政局多名官员到酒店就餐,后去歌厅唱歌。翌日晨,廖昏迷不醒,送医不治身亡。目前,相关人员均被问责。
其实,近年官场的“陪酒猝死”并非个案,中纪委便通报了多起类似事件。如2013年黑龙江省某副省级官员因造成陪酒人员死亡而被降职;今年4月,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发改委某副主任也因陪酒而乙醇中毒死亡……
陪酒不仅“喝出血”,甚至搭上性命,这是怎样的“敬业精神”?说是畸形的“官场酒文化”,实则是十足的官场丑闻!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系列措施,持续不懈反“四风”,抓组织纪律建设,但一些单位和个人就是只当做耳旁风。究其根源,在于许多人把吃喝当做生活小事,尤其是公务接待应酬,更因有了“公”的借口,而变得理直气壮。有的甚至喝出“烈士”,喝出“酒桌工伤”。
“酒囊饭袋”,这是人们背地里送给某些官员的“雅号”,它真切反映出这些官员的公众形象是如何不堪。但官场也流行着另种说法,什么“酒瓶看水平”,“一喝就倒,官位难保,全程领跑,未来领导”等等,映衬出官场的奢靡享乐之风仍颇有市场。
酒精成为官场的“润滑剂”,这本身就不正常,而“酒精考验”出的官商小圈子,更散发着浓郁的腐败味。所以,官场禁酒绝非小事,还需常抓不懈。(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