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湖北省人类精子库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题为“iPhone 6S购买新方案”的微信,文内称无需卖肾就能轻松拥有iPhone 6S,方法则是“献精”。对此,不少人质疑官方机构以此吸引捐精者不妥。而回应称,这只是普通的宣传手法,对于已有独立价值取向的捐精者来说,能有自己的判断。(9月16日《长江商报》)
看来,“捐精获手机”的微信推送,或将成为“见贤思齐”的时髦选项。除湖北外,上海仁济医院人类精子库、上海人类精子库官方微信公众号随后也推送了一条标题相同、内容相似的微信,阅读量迅速突破40万。据称,由于相关限制,捐精者的招募信息无法作为广告刊出,往往导致公众对“捐精”产生误解。而我觉得,如此宣传一出,未必不会增添新的误解。
官方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或有5000万左右的不孕不育患者。相关研究也表明,引起不孕不育的“源头”,单纯男方原因占40%。1981年,湖南医科大学建立了内地首家人类精子库,截止目前,获得过卫生部门审批的人类精子库共有17家。但在实际运作中,本就为数的不多的捐精志愿者,所捐精子仅有30%可以成功进驻精子库。而更为焦虑的是,由于社会对“捐精”至今尚未脱敏,且错误认识下的谈“精”色变,故而,闹“精荒”的困扰确实一直存在。
应该说,“捐精和献血其实一样光荣”。除却捐精更容易实现,并且精子库还会提供捐精者适当补偿(一般为3000~5000元)。称其为补偿,是因为我国明确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属于限制性应用的高新卫生技术,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严禁此项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但这种捐精宣传上的“广告制约”,是否如某些精子库所言,唯有通过“捐精获手机”,才能既不违规并起到足够影响,我则很是不敢苟同。
且不议“捐精获手机”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宣传造势,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广告”意味;而且,听起来颇为卖萌的“无需卖肾就能轻松拥有iPhone 6S”的说法,其实也疑似浓墨重彩地宣扬了志愿捐精的商品化。正如有网友就此吐槽,虽然面对的是22-45年龄段的人,可是微信公众号一推,其面对的却是整个社会。闹“精荒”、“精子库告急”或为实情,但把“捐精光荣”等同于物化交换的诱惑,其公益自豪恐将荡然无存。难道说,若改成“感谢你的付出,完整了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望”,就真的不如换部“高档手机”更能产生“正解”么?
“捐精获手机”谁在误解谁?依我之见,这种将时尚手机作为宣传噱头的捐精催化与触动,可能才更易让那些未到捐精年龄段的年轻人见“机”眼开、跃跃欲试。毕竟,以前传说的“卖肾换手机”,指向的最大目标便是这部分人群。那么,不去多多宣传志愿捐精并非人人可行,即便在初次检查精液质量符合条件之后,还需在一段时间内完成10~20次捐精,才算真正成功捐精,片面突出“捐精获手机”的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这还不算隐含刻意引向“误解”的嫌疑吗?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iPhone 6s和6s Plus在9月25日正式开售之后,将会打破去年1000万台的首周末销售记录。这当中,第一次出现在首发名单里的中国功不可没。凑巧在这种时候,国内一些精子库就纷纷推送“捐精获手机”的公益宣传,这纯属“巧合”,还是可以“误解”为借捐精之名,行私下合谋的“隐性广告”之实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