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精神鉴定的“病”该治治了

2015年09月16日 07: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许辉

  北京男子陈某要求父亲将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遭拒,持刀杀死父亲,砍伤母亲。案发后,陈某为了逃避处罚曾装精神病,以致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被治疗23天后,他坦白了装病事实,重新鉴定后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因陈某获得母亲谅解等情节,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处其死缓,并对其限制减刑。(《京华时报》9月15日)

  南京宝马案“急性短暂精神障碍”的鉴定意见还未从公众印象中淡却,陈某再次把精神鉴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假如陈某自己没有坦白装病的事实,他会不会因精神鉴定而逃避刑事处罚?装病居然也能得到一个无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那么鉴定的公信力如何保障?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规定,“对可能属于精神病人……应当及时进行鉴定或者调查核实”。陈某案发后,公安机关正是基于上述规定,依职权委托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这属于在侦查阶段做出的刑事专业技术鉴定。

  刑事专业技术鉴定虽不是司法鉴定,但它对刑事案件的办理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陈某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后,假如他自己没有坦白装病的事实,公安机关在侦查完毕后,将证据移交检察机关进行公诉审查时,则检察机关有可能对陈某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这样一来,陈某的阴谋就会得逞,可能仅仅面临强制医疗的后果。

  精神鉴定是判定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司法公信。南京宝马案精神鉴定出来后,“精神病很难伪装”的鉴定专家论断言犹在耳,但陈某的鉴定与专家的论断背道而驰。事实证明,伪装成精神病并通过鉴定被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并非天方夜谭,也非主观猜测。不知给陈某进行鉴定的专家,有没有让陈某填写各种各样的量表,有没有运用能够捕捉0 .3秒内脑电波变化的事件相关电位仪器?

  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精神鉴定领域的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多次鉴定的结论不一致的问题相当严重。有专家通过调查后指出:“经历过几十件有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件讨论,有一半以上的案件作过两次以上的鉴定……没有一例是两次鉴定结论完全一致的。只要有两次鉴定,最后的结论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只给司法采信提出了挑战,更削弱了司法采信后裁判的公信力,公众很少把质疑的矛头对准鉴定机构,而是质疑整个司法不公。

  2007年,司法部出台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但鉴定机构之间相互都是平等的主体,各个机构之间的鉴定意见打架时如何处理,并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最后这些难题就都交给了法官,由法官在法庭上通过质证来认定其效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在严格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资质认证的前提下,要强化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责任,对明显错误的鉴定,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启动问责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冲突鉴定的解决机制,精神领域的专业性问题还是由这一领域的专家来解决,由法官来解决这种冲突,这是为难法官,也是精神鉴定在为难司法。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