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休不要偏离节日的“本位价值”

2015年09月08日 07:16   来源:扬子晚报   毕舸

  今年中秋节正逢9月27日(周日),而中秋节放假时间为周六和周日两天,不再是3天中秋小长假。

  针对公众“为何今年中秋节缩水一天”的疑问,专家表示,是因为考虑到中秋节之后紧接着就是国庆节,为了避免让大家连上9天班,中秋节的补假放在了国庆节一起安排,国庆节后仅10月10日(周六)上班,公民休假总天数并未减少。

  八月十五月儿圆,吃月饼,阖家团圆,这是公众对于中秋节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但是,中秋节此次从3天调整为2天后,至少许多人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愿望要搁置了,毕竟假期太短,来回行程过于紧张。

  其实,无论怎样调整,中秋节调整都不要偏离人文本位。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价值在于让人们在浓浓的团圆庆贺氛围中,通过月饼等极具象征意味的节庆食品分享,感受到这一沿袭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由此可以说,中秋节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弘扬这一文化精髓。与国庆节相比,虽然国庆节有7天之久的假期,但大家恐怕更多对其的通盘计划是在家休息放松,或者出门旅游。国庆节更像是一个消费型节日,与之不同,中秋节则要突出其文化传承,尤其是带给普通人的团圆、温馨。

  因此,中秋节缩水一天,看似调整幅度不大,但给节日本身的意义传递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影响。以往,许多工作地与家乡距离不远的人,可以利用这一小长假回家团圆。可今年中秋节其实就是周六周日两天,有此愿望的民众只能被迫放弃。赏月更是在周日晚上,第二天上班——扬子晚报很久以前就对此提出过“节日调休别让节日过不尽兴”的质疑。如此一来,中秋节不就沦为普通的周末了吗?

  这其实与国家近年来恢复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初衷也有相当差距。有别于一般节假日,中秋节、端午节更强调历史文化与当下人们需求的结合,用或复古或融入时代元素的美学仪式,让民众在不断的亲身体验中温故而知新,激发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从而自觉地成为其所指向民族精神代际传递的火炬手。

  如果有关部门只是一味考虑到节日带给人们的休闲娱乐等物化功能,却在不断地调整中抛却了应有的思想、文化与艺术基础,最终只会反推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不断式微。近年来,中秋节已经被感喟于只剩下不好吃的月饼,难道还真要让它变成为国庆节“黄金周”消费让位的鸡肋?

  这些年来,节日放假调来调去,却始终令公众难感满意,原因恐怕就在于过于强调节日的经济产出比,对节日背后的人文价值也不够重视,其实人文价值才是本位的东西。希望今后调整节日假期时,莫忘这个初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