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前“催生” 鞭策教育改革提速增效

2015年08月31日 08:01   来源:中国网   李云

  9月1日是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以此为分割线,很多小学只招收当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且年满6周岁的儿童。这也就意味着,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须等到第二年的9月1日才能入学。这几天,来自西安部分医院妇产科的统计显示,提前剖宫产生的宝宝数量稍多了点——这是因为家长们担心宝宝将来上学晚一年,输在人生起跑线上。(8月30日《华商报》)

  8月31日成了“最后的预产期”,还有人称每年8月为“挨刀的一个月”。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不想让孩子成为班里最大的孩子,于是以情愿提前“挨一刀”来帮助孩子“抢跑”,足见准父母们的决心之大。可是,孩子没有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但有可能输在“抢跑”上。尽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37至42周的婴儿都属足月,即使在预产期之前出生,婴儿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既便如此,“抢生”“催生”之风不能助长。

  “催生”现象因何而来?看上去是孩子年龄的问题,直接原因是父母的考虑,其实是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催化”。现行教育存在的体制性弊端,让家长普遍产生教育焦虑,进而,加剧了父母揠苗助长之冲动,加剧了起跑线的前移,加剧了“拼爹”程度。就一个人的成长来讲,如果能够平等接受教育,平等享受社会的教育资源,便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也会让拼爹”在子女接受教育问题上就失去市场。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社会的未来。有教育工作者针对“如果通俗地回答,什么是教育”给出的答案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让儿童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可是想让孩子能睡个好觉,却被预期的应试教育“吵醒”。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童真、童趣、童年的美好时光几乎统统“被剥夺”。对儿童权利的维护,可不能“逗你玩”,应引起教育的反思、法治的反思和社会的反思。

  “催生”现象鞭策教育改革提速增效。招生改革扬帆,荡起教育双桨。从招生改革起步,新一轮教育改革拉开帷幕。教育改革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维系教育公平,确保政策与制度的公平正义性,与此同时,改革的效率、政策与制度落实的效率等都必须“催生”,唯如此,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才能齐头并进。随便提醒一句,当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逐渐走进生活,家长也要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新定义,顺应改革潮流,做改革的参与者与促进派。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