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座右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性质的变化,座右铭也会变得不一样。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座右铭,而且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演员,做一名大家喜爱的演员”。对我来说,这句话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标准,演员也有演员的标准。“合格”二字看似简单,却相当不容易。
从1970年参加工作一直到1976年,我是一个“业余演员”。前3年时间,我在贵州210厂当车工,同时也是厂里业余宣传队的一员。到1973年,我应征入伍,进入了二炮部队,继续在战士业余演出队里做演员。做业余演员的日子,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尽管当时我们的演出水平有限,条件也很简陋,但是每到一地反响都非常热烈。这让我也开始意识到文艺事业的重要性。
我是看着新中国早期的电影长大的。孩提时代观看的一些电影,像《鸡毛信》《小兵张嘎》,以及后来懂事以后看的《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壮士》《南征北战》等,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它们对我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优秀文艺作品中的形象,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人的心灵。后来当了演员,我更进一步明白了文艺工作者作为“心灵工程师”的含义,体会到文艺工作者肩上承担的重任。
责任重担子大,对自己的要求就更不敢松懈。这其中榜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1974年,当时我还在二炮的业余宣传队。有一次,昆明军区文工团杂技队到我们部队来慰问演出。其中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女演员,我们当时大多数队员也就十来岁,都叫她老大姐。她在表演高台定车时,突然一阵劲风穿过舞台刮了过来,把她从大约两层楼高的高台上摔了下去。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慌了,要派车送她去卫生队检查。但这位老大姐爬起来,一摆手,只是让我们给她打了一盆水漱漱口。我亲眼看见,她漱完吐出来的第一口水,有红色的血丝;再漱一次,吐出来的第二口,依然是红的,可最后她还是带伤演完了全场。离开舞台的时候,很多战士都流着泪为她鼓掌,一直目送她的车消失在远方。这件事给我的触动极大,它使我领悟到一位优秀文艺工作者的标准有多高,一名“合格”的演员究竟应如何自我要求。
再后来我成为一名正式的演员,从演话剧一直到出演电影、电视剧等,这句话我都一直牢记着。曾经的“演艺界”,如今变成了“娱乐圈”,充斥着浮躁,我觉得自己更需要这一句座右铭来时刻提醒、激励自己,明确一名演员的目的和宗旨何在。2014年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时,亲耳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句十分精辟的话:“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作为演员,不应当是靠喧嚣的娱乐来维持自身的形象,而是用好的作品来实现自身价值,这才是“合格”的真意。
李雪健
1954年出生,影视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他凭借《九·一三事件》《渴望》《焦裕禄》《杨善洲》等作品,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第9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等众多奖项。
(本报记者鲁博林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