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8月11日起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后,11日、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分别比上一日出现了接近2%和接近1.6%的贬值,13日继续下跌700多个基点。由此,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在经历了三天的贬值后,人民币币值正在趋稳。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5个基点。然而,三天内的急速贬值确实让市场措手不及,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恐慌情绪,引发了“中国操纵汇率”“预谋发动货币战”之类的言论。
央行8月11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规定,做市商每日开盘中间价报价参考上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价。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是我国沿着汇率中间价定价市场化方向推进汇改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过去十年美国国会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希望中国所做的。
事实上,数据显示,受美元汇率攀升以及日元、欧元、韩元等非美货币普遍大跌影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了2.95%。自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兑一篮子主要货币升值逾3%,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日元更是升值20%以上。这种失衡亟待调整。
通过此次对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有利于防止失衡过度累积。经过此轮人民币贬值,人民币中间价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偏差校正已基本完成。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了量化宽松和零利率的货币政策,这极大助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元汇率也开始大幅贬值。在这个时期,人民币的坚挺与美元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但从去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开始,美元加息的预期一路高涨,这种预期造成了资本回流美国和美元汇率的走强。
在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背景下,包括欧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以及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多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都相对于美元大幅贬值。自去年中期以来,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指数贬值超过20%。由于美元升值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这就使得其他货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造成了人民币的有效汇率相对其他货币升值很多。
随着强势美元越来越强,作为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货币政策维持较为宽松的情况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已经背离中国经济基本面,在这种情况下,随市场而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见,此次人民币贬值并非所谓的“货币战”,而是市场寻求平衡的正常反应。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次性纠偏后,短期来看,进一步贬值的空间已很小。从中期来看,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的趋势,但我国目前经常性项目仍有顺差,加之充沛的外汇储备,通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准,经济日渐企稳,人民币不会进入长期贬值周期。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经济增速加快,加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未来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总的来看,人民币仍是强势货币,人民币币值将在一定区间内基本保持稳定。
随着人民币汇率朝着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深入推进,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将主要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人民币的贬值或者升值都是市场的正常表现。这意味着人民币将会以更为自由的幅度对应市场要求波动。这种波动,在今天是贬值,在明天也可能是升值。
我们不应过分纠结汇率一时的贬值或升值,更应关注人民币汇率改革背后的市场化制度设计进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月11日对中国的改革措施予以了肯定,认为中方应该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将有助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从此次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全球反应看,一国货币和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其需要的管控能力就必须越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仍任重而道远。对企业而言,讨论人民币是升是贬的意义已不大,如何掌握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作者系金砖国家经济智库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