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了蓝天,就要停电?

2015年07月28日 07:23   来源:红网   乔志峰

  发电机组经不住“烤验”,郑州部分区域本周限停电。近日,郑州供电公司发布通报称:高温造成电网高负荷运行,加之受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3、4、5号发电机组停机影响,市区西北部、中南部区域将采取停限电紧急措施。(7月27日《大河报》)

  现在正是高温天气,郑州的最高气温高达37℃,这时候限电、停电,简直是件“要命”的事情。年轻人或许还能咬紧牙关“坚持”一下,老人和孩子哪受得了?更何况,郑州的一些小区很有“个性”——只要停电,必伴随着停水、停电梯,有的连固定电话和网络也会断掉。这还让人怎么正常生活?

  为什么在市民最需要保证电力供应的时候,偏偏要采取停限电措施?郑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语言道破天机:“出于环保要求,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3、4、5号发电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主网供电受到影响。”而他所谓的“环保要求”,是今年以来郑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74个城市中连续排名倒数,上半年郑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仅39天,与去年同比少了33天,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东方今报》“时头条”透露,7月24日郑州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动员千人大会,市领导给与会人员“交了底儿”:由于空气质量没有改善反而日益恶化,7月23日,郑州市已接到环保部约谈通知,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被约谈的省会城市。目前,郑州一年烧煤量比北京还多1000多万吨。而热电厂、燃煤锅炉等是用煤大户。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改造发电厂的机组是必须的。

  原来如此,为了蓝天白云,才要停电。环保当然是必须的,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用电,同样必须不遗余力予以保障。当环保和供电产生冲突的时候,相关部门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真的就科学合理吗?环保的最终目的,不还是为老百姓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吗?如果因此就要停限停电,岂非反倒给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更直接、更严重的损害?这是否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有懒政惰政之嫌?并且,在面对约谈和问责的时候,才慌了神开始重视环保,乃至于不惜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是不是有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的意味?

  实际上,环保和正常供电不该是单选题,如果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比如说,在限停电之前做好电力调配的预案,不让某个区域的居民为此买单。再比如,一下子停掉三个机组,是不是步子有点大?燃煤改造可不可以量力而行、分批推进?不管做什么工作,哪怕是非常紧迫的工作,也必须统筹兼顾、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